[1]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
[2] |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51.
|
[3] |
周桂钿.中国儒学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8.
|
[4] |
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M].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138-139.
|
[5] |
唐明燕.儒学何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5.
|
[6] |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7] |
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97.
|
[8] |
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梁向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43.
|
[9] |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
|
[10] |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晋南朝文化变迁[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57.
|
[11] |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53.
|
[12] |
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2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