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德格尔.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M].王庆节,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2] 陈修斋.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注释本)[M].李秋零,译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M].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657.
[5] 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6]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卷)[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康德.康德书信百封[M].李秋零,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35.
[8]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82.
[9] 齐良骥.康德的知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1.
[10] 库恩.康德传[M].黄添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81.
[11]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3.
[12] 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9.
[13] 海德格尔.物的追问:康德关于先验原理的学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216.
[14] 亨利希.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70.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0.
[17] 平卡德.德国哲学1760-1860:观念论的遗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