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贾明阳, 赵东海.系统思维视域下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三重维度[J]. 系统科学学报, 2023, 31(3):1-6.
[2] 黎日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维方法:一个系统思维的视角[J]. 系统科学学报, 2023, 31(3):80-84.
[3] 杜国明, 柴璐佳, 李玉恒.耕地利用系统的理论解析与研究框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7):1288-1299.
[4] 汤怀志, 郧文聚, 孔凡婕, 等.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J]. 规划师, 2020, 36(17):5-12.
[5] 沈辰, 王欢.水-土资源有效利用视角下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研究[J]. 中州学刊, 2024(5):41-47.
[6] 张利国, 陆汝成, 马国斌, 等.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耕地多功能利用及优化策略[J]. 水土保持研究, 2024, 31(3):276-286.
[7] 赵乐松, 陈莉珍, 肖瑶, 等.多尺度行政区平衡视角下耕地空间布局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40(6):319-329.
[8] 马利邦, 张文博, 王祥, 等.乡村聚落与耕地共生理论模型及案例区情景模拟[J]. 地理学报, 2024, 79(5):1265-1285.
[9] 吕欣彤, 郝士横, 吴克宁, 等.耕地“非粮化”管控路径梳理与展望[J]. 土壤通报, 2023, 54(3):713-720.
[10] 闫刚.关于沪浙闽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J]. 中国土地, 2023(10):8-11.
[11] 章礼杰, 邹镰钊, 江舒静.基于反现实情景模拟的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绩效预测[J].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40(3):294-302.
[12] 徐畅, 郭杰, 易家林, 等.江苏省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4, 33(2):436-447.
[13] 吴宇哲, 沈欣言.中国耕地保护治理转型:供给、管制与赋能[J]. 中国土地科学, 2021, 35(8):32-38.
[14] 韩丽红, 潘玉君, 高敏, 等.贵州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 7(6):68-73.
[15] 刘鑫, 孔祥斌, 吴芳芳, 等.农户休耕意愿与不同模式的补偿标准:以太行山北麓平原、黑龙港地区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5):328-333.
[16] 马少杰, 李永涛, 李文彦.污染耕地综合治理成效评估技术体系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 (13):35-37.
[17] 胡月明, 杨颢, 邹润彦, 等.耕地资源系统认知的演进与展望[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38(6):937-945.
, 932.
[18] 叶思菁, 宋长青, 高培超, 等.地理空间视角下耕地资源新认知体系构建[J].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39(9):225-240.
[19] 郧文聚, 汤怀志, 桑玲玲.树立耕地系统认知, 完善最严格耕保制度[J]. 中国土地, 2022(5):4-7.
[20] 胡林影, 郭杰, 欧名豪, 等.耕地系统保护的“刚性-弹性-韧性”: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J]. 规划师, 2023, 39(11):7-13.
[21] 徐义华.农业的起源及其意义[J]. 中原文化研究, 2023, 11(5):12-19.
[22] 代亚强, 张玥, 柯新利, 等.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的耦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39(1):206-227.
[23] 贺灿飞, 毛熙彦.尺度重构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9):1073-1083.
[24] 张军以, 周小曼, 王腊春, 等.基于农户生计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解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5):48-58.
[25] 孔祥斌, 陈文广, 党昱譞.中国耕地保护现状、挑战与转型[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 52(5):31-41.
[26] 顾笑筱, 王晓莉, 钟太洋, 等.平原地区耕地保护转型升级研究[J]. 中国土地, 2024(3):20-22.
[27] 姜广辉, 张凤荣, 孔祥斌, 等.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J].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8):42-47.
[28] 关小克, 王秀丽, 李昕, 等.河南省县域控肥效果分异与分类调控研究[J]. 河南科学, 2022, 40(8):1264-1272.
[29] 关小克, 王秀丽, 陈伟强.县域耕地边际化风险评价与验证[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 51(2):153-160.
[30] 宋敏, 张安录.大食物观视阈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现实挑战、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中国土地科学, 2023, 37(8):31-41.
[31] 袁志刚, 解栋栋.中国劳动力错配对TFP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 2011, 46(7):4-17.
[32] 孙文凯, 白重恩, 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1, 46(1):28-41.
[33] 雷绍海, 秦佳虹, 王成军.中国农业资源错配的测算、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8):83-94.
[34] 吴九兴, 黄征学.构建多维度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探讨[J]. 中国土地, 2021(11):12-13.
[35] 于法稳, 代明慧.土壤健康:提升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根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3):203-211.
[36] 党昱譞, 孔祥斌, 温良友, 等.中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的省级差序分区及补偿标准[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6):254-263.
[37] 杨建利, 靳文学.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J]. 农村经济, 2015(5):9-13.
[38] 王旭.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化与制度贯彻[J]. 中国治理评论, 2023(1):131-156.
[39] 唐鸣, 梁东兴.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52(2):25-32.
[40] 邱杨.基于人民至上理念的“强政府-强社会”协同路径升级与中国经验总结[J]. 领导科学, 2024(3):118-123.
[41] 金晓斌, 石师.新时期系统保护导向下的耕地生态保护修复思考[J]. 中国土地, 2023(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