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DEREK G,URRY J.Social relations and spatial structures[M].London:Macmillanpress,1985:32.
|
[2] |
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3] |
石忆邵.中国农村集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 |
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常正文,王兴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2-25.
|
[5] |
罗伯特·戴维·萨克.社会思想中的空间观:一种地理学的视角[M].黄春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
[6] |
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J].社会,2006(2):34.
|
[7] |
景天魁,何健,邓万春,等.时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8] |
叶涯剑.空间社会学的缘起及发展——社会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05(5):73.
|
[9] |
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88.
|
[10] |
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
[11] |
苏尚锋.空间理论的三次论争与"空间转向"[J].人文杂志,2008(4):23.
|
[12] |
邹阳.布迪厄的空间理论——读社会空间与象征力[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
|
[13] |
张广济,计亚萍.社会空间的理论谱系与当代价值[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71.
|
[14] |
BOURDIEU P.The social space and the genesis of groups[J].Theory and Society Journal,1985(14):723.
|
[15] |
安东尼·吉登斯.时间、空间和区域化//德雷克·格利高里,约翰·厄.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2.
|
[16] |
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16.
|
[17] |
潘泽泉.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空间转型[J].江苏社会科学,2009(1):27.
|
[18]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93.
|
[19] |
吴晓燕.集市政治:交换中的权力与整合——川东圆通场的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
[20] |
李正华.乡村集市与近代社会——二十世纪前半期华北乡村集市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
[21] |
陈文超.实践亲属:乡村集市场域中的交换关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4):70.
|
[22] |
陆益龙.从乡村集市变迁透视农村市场发展——以河北定州庙会为例[J].江海学刊,2012(3):113.
|
[23] |
GIDDENS A.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tion[M].Cambridge:Polity Press,1984:36.
|
[24] |
韩大城.明代城市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9:177.
|
[25] |
乌廷玉.现代中国农村经济的演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292.
|
[26] |
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49.
|
[27] |
朱元璋.御制大诰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9-81.
|
[28] |
丁娥.牙人故事:乡村集市回族经纪人的民族学考察[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