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
[2] |
龙群,王云洁.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6):9-15. |
[3] |
韩庆祥.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5):1-16,76. ,163. |
[4] |
张占斌,王瑞.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与超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4(2):47-55. |
[5] |
王怀超,张瑞.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J].学术探索,2021(4):17-22. |
[6] |
唐爱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叙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9(2):23-32. |
[7] |
于安龙.“两个结合”: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求实,2024(1):4-15,109. |
[8] |
韩喜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N].吉林日报,2021-08-09(05). |
[9] |
卢江.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逻辑[J].社会科学辑刊,2023(1):115-121. |
[10] |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 |
[11] |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 |
[12] |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6-417. |
[13] |
朱宗友,李元旭,周虎,等.中国道路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