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部.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EB/OL].(2022-05-17)[2023-08-27].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53/mtbd/202205/t20220518_628505.html.
|
[2] |
刘志民,杨友国.陌生自由人社会及其内卷化: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现状的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4):108-115.
|
[3] |
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5):96-110.
|
[4] |
郭继强.“内卷化”概念新理解[J].社会学研究,2007(3):194-208.
|
[5] |
GEERTZ C.Agricultural involution: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3:80-82.
|
[6] |
彭慕兰.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M].黄中宪,译.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21:247.
|
[7] |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178.
|
[8] |
黄宗智.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J].历史研究,2002(4):149-176.
|
[9] |
苑津山,幸泰杞.“入局与破局”:高校学生内卷参与者的行为逻辑与身心自救[J].高教探索,2021(10):123-128.
|
[10] |
卢晓雯.壁垒与破壁:当代青年“内卷”现象的现实表征与规避之道[J].理论导刊,2022(4):99-106.
|
[11] |
覃鑫渊,代玉启.“内卷”“佛系”到“躺平”:从社会心态变迁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2):5-13.
|
[12] |
张雪梅,吴炜生.“内卷化”冲击下的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及其培育理路[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41(4):49-58.
|
[13] |
付茜茜.从“内卷”到“躺平”:现代性焦虑与青年亚文化审思[J].青年探索,2022(2):80-90.
|
[14] |
林扬千.精疲力竭的突围:大学生内卷化现象的表现危害及应对[J].当代青年研究,2021(3):88-93.
|
[15] |
杨秀芹,徐叶莹,汪宇.艰难的突围:大学生“内卷”的多重效应[J].高教探索,2022(5):118-123.
|
[16] |
高丽,赵环,徐选国.大学生活共同体重塑与高校社区治理创新[J].青年探索,2019(1):84-93.
|
[17] |
曹云鹤,陈友华.内卷:流行根源与社会后果[J].人文杂志,2023(1):132-140.
|
[18] |
周溪亭,魏军,陈淳琳.大学新生学业内卷与其大学适应的关联:学业内卷氛围的调节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5):131-140.
|
[19] |
令小雄,李春丽.“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124-139.
|
[20] |
刘保中,郭亚平,敖妮花.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疫情前后全国19所高校的调查对比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2(10):110-119.
|
[21] |
毛宇飞,曾湘泉,胡文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动:来自招聘网站大数据的经济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2024,38(6):22-39.
|
[22] |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