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抗战何以可能:以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建设为中心的考察

王峰 罗浩

引用本文: 王峰, 罗浩. 敌后抗战何以可能:以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建设为中心的考察[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6): 1-11. doi: 10.12186/2025.06.001

敌后抗战何以可能:以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建设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简介: 王峰(1981—),男,河南省襄城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罗浩(2003—),男,河南省邓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253200039)

  • 中图分类号: K269.5;D231

How was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 behind enemy lines possible: A investigation centered on party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in the Taihang AntiJapanese base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Received Date: 2025-05-29

    CLC number: K269.5;D231

  • 摘要: 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提高党领导敌后抗战的能力,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通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等方式,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党成功领导敌后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党成功领导敌后抗战的宝贵经验,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顺利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组织保障。
    1. [1]

      李雷波.立足敌后:抗日战争与中共军事力量的成长[J].抗日战争研究,2021(3):19-25.

    2. [2]

      程森.战争、地貌改造与社会动员: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挖道沟运动研究[J].近代史研究,2021(6):16-30,160.

    3. [3]

      林娜娜,车辚.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地缘战略分析[J].学术探索,2022(12):122-129.

    4. [4]

      臧运祜.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军事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9(4):150-160.

    5. [5]

      王士花.全国抗战时期中共山东敌后武工队研究[J].军事历史研究,2022,36(3):1-12.

    6. [6]

      赵秀宁.何以持久:国民党青岛保安部队及其敌后抗战[J].军事历史研究,2023,37(2):72-82.

    7.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8]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95.

    9. [9]

      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编年史:1937年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4:192.

    10. [10]

      山西省档案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1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11. [11]

      黄道炫,岳谦厚,黄正林.纵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及意义[J].军事历史,2017(3):1-10.

    12. [12]

      李雪峰.李雪峰回忆录(上):太行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13.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23.

    14. [14]

      山西省档案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3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15. [15]

      山西省档案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5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747.

    16. [1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423.

    17. [17]

      辛军石.抗日战争中的牺盟会和山西新军[N].人民日报,1985-09-16(05).

    18. [18]

      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战争岁月(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254.

    19. [19]

      杨秀峰.杨秀峰文存[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4.

    20. [20]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二:党的建设[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1. [21]

      赵德尊.赵德尊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0.

    22. [22]

      邓小平.邓小平文集(1925—1949):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86.

    23. [23]

      山西省档案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2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412.

    24. [24]

      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228.

    25. [25]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赖若愚纪念文集: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26. [2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22.

    27. [2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8. [28]

      山西省档案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6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92.

    29. [29]

      山西省档案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4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841.

    30. [30]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477.

    31. [31]

      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32. [3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80.

    33. [33]

      齐卫平.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纵论[J].行政论坛,2021(2):19-27.

    34. [34]

      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4.

    35. [35]

      赵诺.太行山上:中国共产党太行根据地干部政治成长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3:536.

    1. [1]

      崔会敏胡嘉慧 .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55-61. doi: 10.12186/2025.03.007

    2. [2]

      项松林李千一 . 新质生产力赋能“无废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58-65. doi: 10.12186/2025.04.008

    3. [3]

      潘明王雨露 . 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四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6): 78-85. doi: 10.12186/2025.06.010

    4. [4]

      朱荣英 .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论“四个全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6(6): 3-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6.001

    5. [5]

      双艳珍 . 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传播失灵及其矫正.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74-80. doi: 10.12186/2025.04.010

    6. [6]

      顾江霞 . 机会与限制:社会组织推进城乡社区零散空间活化的实践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6): 93-100,110. doi: 10.12186/2025.06.012

    7. [7]

      张博赵冰蕾 .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95-103. doi: 10.12186/2025.05.012

    8. [8]

      郑世保荣滢滢 . 高校学生间纠纷的仲裁解决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9-85. doi: 10.12186/2024.05.010

    9. [9]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10. [10]

      杨波卞京 . 国外概念整合研究的新动态与趋势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25-36. doi: 10.12186/2024.05.004

    11. [11]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12. [12]

      李雨燕庞海燕 . 坚持自信自立的形成逻辑和实践指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8. doi: 10.12186/2025.02.001

    13. [13]

      王玉珏朱刚 . 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应对.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03-110. doi: 10.12186/2025.03.012

    14. [14]

      傅思明王逍静 . 略论新时代党员权利的正确行使.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62-74. doi: 10.12186/2025.03.008

    15. [15]

      姚磊庄晓伟 .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56-64. doi: 10.12186/2024.05.007

    16. [16]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17. [17]

      温顺生郑源 . 农地转出对农村妇女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 2020的实证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85-94. doi: 10.12186/2025.05.011

    18. [18]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19. [19]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20. [20]

      郑永君张金行 . 乡村振兴视域下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关中A村的案例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61-71. doi: 10.12186/2024.06.00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8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5-05-29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敌后抗战何以可能:以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建设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简介:王峰(1981—),男,河南省襄城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罗浩(2003—),男,河南省邓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253200039)

摘要: 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提高党领导敌后抗战的能力,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通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等方式,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党成功领导敌后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党成功领导敌后抗战的宝贵经验,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顺利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35)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