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俄国发展问题上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

杨文亮 王一丹

引用本文: 杨文亮, 王一丹. 列宁在俄国发展问题上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6): 31-38,54. doi: 10.12186/2025.06.004

列宁在俄国发展问题上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

    作者简介: 杨文亮(1988—),男,河南省平顶山市人,郑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列宁主义;王一丹(2000—),女,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BKS017)

  • 中图分类号: A82

Lenin’s critique of “Legal Marxism” regarding Russian development and its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

  • Received Date: 2024-11-20

    CLC number: A82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俄国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竭力回避俄国资本主义的深刻社会矛盾,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张俄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肃清“合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道路上的错误观点,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主义论,强调俄国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党性原则;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按比例分配论,阐明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实质;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小农经济稳固论,揭示资本主义大农业代替小农业的历史必然。列宁在批判中关于落后的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见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整体宏观调控,实现社会主义再生产供需平衡;必须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1. [1]

      贾淑品,阳银银.列宁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观的认识与批判[J].党政研究,2019,(5):63-71.

    2. [2]

      VIRENDRAK R.Marxism in Russia: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a doctrine:Volume 1(1861—1907)[M].Karachi:S.S.Publishers,1999:79.

    3. [3]

      列宁.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4]

      列宁.列宁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0.

    5. [5]

      列宁.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8.

    6. [6]

      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03.

    7. [7]

      王伟光,侯才.社会主义通史: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46.

    8. [8]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周期性工业危机[M].张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18.

    9. [9]

      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6.

    10. [10]

      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1. [11]

      列宁.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4.

    12. [12]

      列宁.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8.

    13. [1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3.

    14.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672.

    15.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1. [1]

      樊晓燕董怡然 . 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1-8. doi: 10.12186/2025.04.001

    2. [2]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3. [3]

      宁宇涵 .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意蕴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15-23. doi: 10.12186/2025.04.003

    4. [4]

      邹海贵谭雅佳 .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 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1

    5. [5]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6. [6]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7. [7]

      李佳怡贠佳可 . 历史·理论·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9-14,23. doi: 10.12186/2025.04.002

    8. [8]

      郭风英杨秋实 . 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0-97. doi: 10.12186/2025.02.012

    9. [9]

      陈建兵胡江南 .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3

    10. [10]

      李雨燕庞海燕 . 坚持自信自立的形成逻辑和实践指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8. doi: 10.12186/2025.02.001

    11. [11]

      聂海杰卢圣轩 .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新意”探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34-42. doi: 10.12186/2025.05.005

    12. [12]

      万璐鸣 . 马克思的道德观何以可能——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43-50. doi: 10.12186/2025.05.006

    13. [13]

      马寒王琦 . 青年马克思的地租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0-18. doi: 10.12186/2025.03.002

    14. [14]

      吴宁程艳芳张颖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福州市军门社区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3-52. doi: 10.12186/2024.06.006

    15. [15]

      徐苗 . 马克思早期探寻“物质利益难题”之路及其对国家治理实践的启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 doi: 10.12186/2025.01.001

    16. [16]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17. [17]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18. [18]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19. [19]

      饶宝美张乾元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6-25. doi: 10.12186/2024.06.003

    20. [20]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1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4-11-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列宁在俄国发展问题上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

    作者简介:杨文亮(1988—),男,河南省平顶山市人,郑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列宁主义;王一丹(2000—),女,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BKS017)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俄国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竭力回避俄国资本主义的深刻社会矛盾,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张俄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肃清“合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道路上的错误观点,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主义论,强调俄国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党性原则;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按比例分配论,阐明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实质;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小农经济稳固论,揭示资本主义大农业代替小农业的历史必然。列宁在批判中关于落后的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见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整体宏观调控,实现社会主义再生产供需平衡;必须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