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社会秩序观
-
摘要: 根据礼乐征伐之所出,孔子判定春秋社会乃是无序的社会,理想的社会秩序是以君臣、父子各尽其责为基础的社会。继而,孔子坚持从周正名与以仁释礼的思想,通过正名与援仁入礼来重整和重构社会秩序。在这种重整与重构中,孔子通过提倡君子人格和养民、教民、治民并举对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主体进行了安顿。孔子的社会秩序观启示我们,良性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系需要融入时代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教育感化、制度保障与榜样示范。
-
-
[1]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1981:270.
-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3]
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14.
-
[4]
萨孟武.儒家政论衍义[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2:38.
-
[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1:36,78-89.
-
[6]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1457.
-
[7]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
[8]
赵明.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3.
-
[9]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984.
-
[10]
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8:881.
-
[1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12]
戴望.管子校正[M].上海:上海书店,1986:1.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32
- 文章访问数: 1652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