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
摘要: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民族语言或地域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及语言文字方言艺术为纽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戏曲语言表达、语言文字习俗等。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地域方言与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关系,应将其单独归为一类。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内部各层级及小类的交融性、影响与表现地域文化的广泛深刻性、地域方言与文学艺术的协同流变性等特点,重视其保护与利用,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现状,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应设立合理可行的评选标准,科学地运用历史资料与实地普查等方式对其作全面记录、整理汇总;同时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语言文字法作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依据与保证,加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展演与宣传教育规划,定期进行特色方言点调查,树立传承人的典型形象,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转化为文化产品,广开遗产保护的财源渠道,加强国际间、地区间语言文学类及其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交流与合作规划。
-
关键词:
-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 产业化保护 /
- 地域方言
-
-
[1]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
[2]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
[3]
杜道明.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8(4):133.
-
[4]
陈静莹.将方言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予以保护[N].汕头日报,2009-03-13(2).
-
[5]
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
[6]
向楠.95.9%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N].中国青年报,2012-03-22(7).
-
[7]
侯俊豫.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精彩开幕[N].周口日报,2012-02-25(1).
-
[8]
陈茁.79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我省非遗保护[N].河南日报,2010-11-06(2).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20
- 文章访问数: 1702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