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与应对

沈茹

引用本文: 沈茹. 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与应对[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1): 35-3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4.01.007

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与应对

  • 基金项目: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012-R-23257)

  • 中图分类号: D630;G206

  • Received Date: 2013-11-01
    Available Online: 2014-02-15

    CLC number: D630;G206

  • 摘要: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1.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

    2. [2]

      郁彩虹.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机制探析[J].行政与法,2011(2):60.

    3. [3]

      王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负面影响的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81.

    4. [4]

      谢金林.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形象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院报,2010(5):17.

    1. [1]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2. [2]

      马雪 . AIGC技术在新闻内容自动化生成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8-114. doi: 10.12186/2024.05.014

    3. [3]

      郑世保荣滢滢 . 高校学生间纠纷的仲裁解决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9-85. doi: 10.12186/2024.05.010

    4. [4]

      姚磊庄晓伟 .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56-64. doi: 10.12186/2024.05.007

    5. [5]

      郑永君张金行 . 乡村振兴视域下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关中A村的案例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61-71. doi: 10.12186/2024.06.00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0
  • 文章访问数:  1504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3-11-01
  • 刊出日期:  2014-0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与应对

  • 江苏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012-R-23257)

摘要: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