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孝文化变迁研究
-
摘要: 孝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在权力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孝是保障这一制度得以实施的伦理法则。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孝作为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被融入到社会伦理层面、融入到以小农家庭为单位的封建社会体系中,并被作为一种统治工具而不断被强化。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孝文化逐渐走向极端化、愚昧化,最终形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愚孝思想。辛亥革命后,尊老敬老的孝道观念虽依然存在,但被封建统治者所异化的愚忠愚孝的孝道观念受到了彻底的否定。新中国成立后,在多重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孝文化的生存空间与作用发挥被再次压缩与替代,传统的孝文化体系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加速崩解的态势。改革开放后,一方面,从制度、经济和文化上,社会转型给孝文化的生存带来了很大冲击;另一方面,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所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给孝文化的重构提供了发展机遇。针对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现状,孝文化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实现现代转换:一要溯本求源,明确"孝"的本质是爱和善;二要弘扬孝文化,加大宣传力度;三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孝道教育,通过科学的互动方式传承孝文化;四要健全法律制度,为孝文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
-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07.
-
[2]
刘德忠.简论孝的社会功能[J].黑龙江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3):88.
-
尔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86.
-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8.
-
[5]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78.
-
[6]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7-338.
-
[7]
余玉花,张秀红.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07(2):71.
-
[8]
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J].伦理学研究,2004(4):108.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44
- 文章访问数: 1154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