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张力伟

引用本文: 张力伟.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0(1): 56-6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8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张力伟(1992-),男,辽宁省营口市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与中国政治。;
  • 基金项目: 教育部专项任务研究项目(17JFZX035)

  • 中图分类号: D082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theory and its reference value to China

  • Received Date: 2018-08-10

    CLC number: D082

  • 摘要: 作为现代世界最具合法性的政治价值之一,民主理论依然保持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参与式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广受关注的新式民主理论。一般认为,协商民主是对参与式民主的重构。而在新近研究中,参与式民主理论对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开放的民主结构与参与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解决了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小的问题,拓展了协商目标——不仅要达成决策,更要关注其政治功能。参与式民主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在于:一是构建更为开放的决策体系,保证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决策格局,在保证各方利益诉求得到反映的同时,落实政府回应,形成参与的双向信息流动;二是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逐渐拓展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制度化形式,构建系统性、多层次的协商民主结构,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让民主回归生活、回归基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效能。
    1. [1]

      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族全球化[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9.

    2. [2]

      陈尧.从参与到协商:协商民主对参与式民主的批判与深化[J].社会科学,2013(12):25.

    3. [3]

      CAROLE P.Participatory democracy revisited[J].Perspective on Politics,2012(1):7.

    4. [4]

      巴伯.强势民主[M].彭斌,吴润洲,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4.

    5. [5]

      陈尧.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逻辑与限度[J].政治学研究,2014(3):18.

    6. [6]

      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M].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 [7]

      达尔.论政治平等[M].谢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

    8. [8]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9. [9]

      埃尔斯特.协商民主:挑战与反思[M].周艳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0. [10]

      张力伟.协商民主的内在张力:基于中外实践案例的梳理[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7(3):64.

    11. [11]

      谈火生,霍伟岸,何包钢.协商民主的技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5-51.

    12. [12]

      郑琪.民主政治与激情——论墨菲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4.

    13. [13]

      GENE R,LYNN J F.A typology of public engagement mechanisms[J].Science,Technology,& Human Values,2005(2):251.

    14. [14]

      HE B G,MARK E W.Authoritarian deliberation:the deliberative turn in Chinese political development[J].Perspective on Politics,2011(2):269.

    15. [15]

      MODISE L J.The notion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in relation to local ward committees: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J].In die Skriflig,2017(1):2248.

    16.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 [1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8. [18]

      张贤明.低成本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之道[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13.

    19. [19]

      李普塞特.政治人[M].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 [1]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2. [2]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3. [3]

      吴宁程艳芳张颖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福州市军门社区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3-52. doi: 10.12186/2024.06.006

    4. [4]

      孙远太孙冰清 .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图景、驱动因素与推进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34-42. doi: 10.12186/2024.06.005

    5. [5]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6. [6]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7. [7]

      关小克王建骁 . 基于系统思维的耕地高质量治理路径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53-60,71. doi: 10.12186/2024.06.007

    8. [8]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9. [9]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1394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8-08-1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张力伟(1992-),男,辽宁省营口市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与中国政治。
  • 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基金项目:  教育部专项任务研究项目(17JFZX035)

摘要: 作为现代世界最具合法性的政治价值之一,民主理论依然保持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参与式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广受关注的新式民主理论。一般认为,协商民主是对参与式民主的重构。而在新近研究中,参与式民主理论对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开放的民主结构与参与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解决了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小的问题,拓展了协商目标——不仅要达成决策,更要关注其政治功能。参与式民主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在于:一是构建更为开放的决策体系,保证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决策格局,在保证各方利益诉求得到反映的同时,落实政府回应,形成参与的双向信息流动;二是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逐渐拓展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制度化形式,构建系统性、多层次的协商民主结构,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让民主回归生活、回归基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