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艺术的当代转化及其应用探究

刘鑫 文化

引用本文: 刘鑫, 文化. 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艺术的当代转化及其应用探究[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6): 39-47. doi: 10.12186/2025.06.005

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艺术的当代转化及其应用探究

    作者简介: 刘鑫(1991—),女,甘肃省定西市人,西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美术;文化(1958—),男,甘肃省兰州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论。
  • 中图分类号: J526.1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hang-Zhou Dynasty bronze decoration art in central China

  • Received Date: 2025-05-23

    CLC number: J526.1

  • 摘要: 目前关于商周中原青铜纹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断代、礼制的考古阐释,而对纹饰符号文化意蕴解读和当代转译路径的研究并不常见。通过对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进行解码与转译,发现:兽面纹(饕餮纹)的权力解码与重构、凤鸟纹的“天命”拓扑现代演绎,使得纹饰从专属走向大众,从神性转向人性,实现了文化认同;从纹饰的哲学意蕴探讨其当代阐释,“中” 是一种追求平衡、秩序的设计哲学和内在精神,“和合” 是一种鼓励跨界融合、包容创新、追求和谐共生的文化策略。教育型的知识传递、数字型的叙事方法和空间型的文化认同,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艺术的当代转化及其应用是一个深刻的课题,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可为当代设计提供创新实践范式,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
    1. [1]

      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89-102.

    2. [2]

      上海进才中学.青铜纹饰美育课程实践报告[R].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23-25.

    3. [3]

      河南博物院.妇好鸮尊立体拼装积木摘得“文化创意案例”[EB/OL].(2024-10-30)[2025-04-24].http://www.henanmuseum.cn/news/20241030.html.

    4. [4]

      刘明伟.符号意义的时代性延展与设计美学的融合:基于符号学的蒙古族装饰纹样研究及设计应用[J].擘画,2024,9(4):519-526.

    5. [5]

      孟红霞,王进华.何尊纹饰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天工,2023(13):45-47.

    6. [6]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衍艺|古老青铜×潮玩机甲开启文创“新表达”[EB/OL].(2024-07-30)[2025-04-24].http://www.chnmuseum.cn/zh/news/20240730.html.

    7. [7]

      崔冬晖,姜苏洋.传统纹样的当代活化[N].光明日报,2024-03-17(12).

    8. [8]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郑州地铁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报告[R].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23:18-20.

    9. [9]

      安阳“中州尊”成为河南优秀企业家的奖品[EB/OL].(2022-09-21)[2025-04-24].http://m.toutiao.com/group/7145655281899405835/?upstream_biz=doubao.

    10. [10]

      魏可心,唐昌乔.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商周青铜器涡纹现代转化与应用研究[J].设计,2025,38(1):135-139.

    11. [11]

      赵欣.青铜纹样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西部皮革,2024,46(15):94-96.

    12. [12]

      创意十足/盲盒朱古力挖出“国宝”四羊方尊[EB/OL].(2024-04-21)[2025-04-4].https://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24/0421/964021.html.

    13. [13]

      当AI遇上青铜纹样!这所中学把文物“玩”出新高度[EB/OL].(2025-02-19)[2025-04-24].http://m.toutiao.com/group/7473014532923834919/?upstream_biz=doubao.

    14. [14]

      北京市文物局.文博教育互动装置效果评估报告[R].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24:15-17.

    15. [15]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2024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4:89-91.

    16. [16]

      李梦涵,温洁.商周青铜纹样的演变及其文化映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5,43(1):88-95.

    17. [17]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实验室.青铜纹样动态化传播效果研究:基于眼动追踪与生物反馈技术[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5,37(2):45-58.

    18. [18]

      上海博物馆.“数字青铜”特展观众行为分析报告[R].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22-24.

    19. [19]

      吴兴玺,曲爱洁.活态传承视域下敦煌艺术NFT数字藏品设计研究[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6(2):105-114.

    20. [20]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亳都·新象”项目介绍[EB/OL].(2024-06-19)[2025-04-24].https://wgl.zhengzhou.gov.cn/wgxx/8486403.jhtml.

    21. [21]

      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商都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R].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34-36.

    1. [1]

      汪晓东吴雨泽邢鑫 . 文化自信视域下永春龙水漆篮装饰文化意蕴探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8-104. doi: 10.12186/2025.02.013

    2. [2]

      吴兴玺曲爱洁 . 活态传承视域下敦煌艺术NFT数字藏品设计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05-114. doi: 10.12186/2025.02.014

    3. [3]

      郭进萍 .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承创新刍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72-79. doi: 10.12186/2024.06.009

    4. [4]

      戴少刚 . 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6-92. doi: 10.12186/2024.06.011

    5. [5]

      吕晓洁 . 嵩阳书院与儒家文化精神的重构、 传播及其当代启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29-35,83. doi: 10.12186/2025.03.004

    6. [6]

      杨晓闻珂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50-57. doi: 10.12186/2025.04.007

    7. [7]

      王明春张峰玮 . 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个着力”的历史递嬗、价值指归与践行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25. doi: 10.12186/2025.01.003

    8. [8]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9. [9]

      李燕武威 . 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内涵、原则与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33-40. doi: 10.12186/2025.04.005

    10. [10]

      胡德庆 . 文生视频模型赋能讲活思政课道理的独特优势、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75-84. doi: 10.12186/2025.05.01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4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5-05-23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艺术的当代转化及其应用探究

    作者简介:刘鑫(1991—),女,甘肃省定西市人,西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美术;文化(1958—),男,甘肃省兰州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论。
  • 1. 西北师范大学 白银产业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 2. 西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目前关于商周中原青铜纹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断代、礼制的考古阐释,而对纹饰符号文化意蕴解读和当代转译路径的研究并不常见。通过对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进行解码与转译,发现:兽面纹(饕餮纹)的权力解码与重构、凤鸟纹的“天命”拓扑现代演绎,使得纹饰从专属走向大众,从神性转向人性,实现了文化认同;从纹饰的哲学意蕴探讨其当代阐释,“中” 是一种追求平衡、秩序的设计哲学和内在精神,“和合” 是一种鼓励跨界融合、包容创新、追求和谐共生的文化策略。教育型的知识传递、数字型的叙事方法和空间型的文化认同,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艺术的当代转化及其应用是一个深刻的课题,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可为当代设计提供创新实践范式,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