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龙华.透空四面体(群)尾流水力特性及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2):1382.
|
[2] |
王雯雯,赵智杰,秦华鹏.基于SWMM的低冲击开发模式水文效应模拟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03.
|
[3] |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建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
[4] |
李若华.空心四面体框架群减速特性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
[5] |
陈辉,吴杰,李益进,等.四面六边透水框架体抛投落距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46.
|
[6] |
郑英,吴伶,赵德玉,等.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滩结构效果水槽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2012(11):127.
|
[7] |
吴龙华,周春天,严忠民,等.架空率、杆件长宽比对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减速促淤效果的影响[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3):74.
|
[8] |
李若华,王少东,曾甄.穿越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的水流阻力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10):64.
|
[9] |
左东启.水工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4.
|
[10] |
南晓红,聂源宏,冯普林.渭河吊桥段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群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03,25(11):12.
|
[11] |
李晓兵.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施工工艺与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水运,2011,11(7):254.
|
[12] |
陈增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在叶尔羌河中游渠首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2(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