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远驹.关于烟叶的可用性问题[J].中国烟草科学,2007,28(1):1.
|
[2] |
朱尊权.烟叶的可用性与卷烟的安全性[J].烟草科技,2000(8):3.
|
[3] |
程向红,韦凤杰,董顺德,等.不同部位、产地烤烟梗丝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5):590.
|
[4] |
宋丽丽,魏涛,杨旭,等.烟梗结构特征及其热解特性研究[J].轻工学报,2020,35(6):27.
|
[5] |
马京民,刘国顺,时向东,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烟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9(7):57.
|
[6] |
胡钟胜,陈晶波,周兴华,等.模糊评判与欧氏距离法在烟叶化学成分评价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12(11):33.
|
[7] |
徐文姗,谭馨,鲁黎明.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烤烟化学成分协调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5):561.
|
[8] |
马慧婷,赵铭钦,于海顺,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烟叶原料使用类群的初步划分[J].中国烟草科学,2015,36(2):1.
|
[9] |
于建军.卷烟工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46-247.
|
[10] |
王月侠,葛善礼,贾涛,等.烟梗化学组成的分析[J].烟草科技,1996(3):16.
|
[11] |
杨烨.标准分数在ESSE中的应用[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3):81.
|
[12] |
黄光扬.高考标准分数制度及其应用[J].中国考试,1996(5):10.
|
[13] |
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第4部分感官技术要求:GB 5606.4-2005[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
[14] |
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膨胀梗丝填充值的测定:YC/T 163-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
[15] |
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YC/T 138-199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
[16] |
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GB/T 19609-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
[17] |
谢剑平,刘惠民,朱茂祥,等.卷烟烟气危害性指数研究[J].烟草科技,20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