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倪静安,邹莺,黄萍,等.番茄红素与番茄酱[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3,8(3):30.
[2] 徐清萍.酱类制品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赵美佳,邹通,汤泽君,等.番茄营养成分以及国内外加工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10):215.
[4] 刘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中糖酸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4):87.
[5] 王春耀.双歧杆菌培养基的优化以及双歧番茄醋的实验室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6] 万红兵,田洪涛,马乐辉,等.保加利亚乳杆菌番茄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优选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6(8):14.
[7] PRADO F C,PARADA J L,PANDEY A,et al.Trends in non-dairy probiotic beverage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8,41(2):111.
[8] 李宇,刘晓燕,白文明,等.茎瘤芥叶番茄发酵果酱的研制[J].食品工业,2016,37(11):135.
[9] 徐安书,田春美,刘炜.龙眼混合果蔬汁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38(6):128.
[10] 潘明,刘慧杰,郭脉玺,等.乳酸菌发酵荠菜-番茄复合蔬菜汁的动力学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23):281.
[11] 宋苏华.发酵果蔬饮料益生乳酸菌的强化筛选及其发酵工艺技术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GB 4789.35-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14] 王春耀,张德纯,朱辉,等.双歧杆菌番茄培养基的初步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1):991.
[15] SAVEDBOEORN W,NIYOMRAT S,NAKNOVN J,et al.Impact of inulin on viability and storage stability of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ISTR 2075 in fermented rice extract[J].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2017,51(6):463.
[16] 袁峥.嗜酸乳杆菌耐酸机理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