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超峰,张兆安.退出与呼吁:合作社的功能转变与治理变革[J].农村经济,2018(2):116.
[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3.3万家[N].人民日报,2017-09-24(002).
[3] 杨明洪.从"中心化模式"向"中间化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演化分析[J].中州学刊,2008(5):27.
[4] 胡林春.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户合作行为[J].农业经济,2013(11):120.
[5] 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
[6] 高帆.中国"三农"问题的突围之途[J].学术研究,2009(12):59.
[7] 蔡荣."合作社+农户"模式:交易费用节约与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58.
[8] 唐宗焜.合作社功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经济研究,2007(12):11.
[9] 黄季焜,邓衡山,徐志刚.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管理世界,2010(5):75.
[10] 吕东辉,李涛,吕新业.对我国农民销售合作组织的实验检验:以吉林省梨树县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0(12):93.
[11] 黄祖辉,徐旭初.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J].农业经济问题,2003(5):41.
[12] 黄祖辉,高钰玲.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12(7):4.
[13] 吴敬学,毛世平,王志丹.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2(8):56.
[14] 毕美家.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1):6.
[15] 高钰玲.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理论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6] 苑鹏.试论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J].农村经营管理,2006(8):16.
[17] 黄祖辉,邵科.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1):10.
[18] 唐华仓.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中的经验与问题——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河南会议)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8(1):103.
[19] 胡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8):123.
[20] 刘登高.一项新的农业企业组织制度的诞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J].农村经营管理,2006(12):16.
[21] 唐宗焜.合作社功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经济研究,2007(12):11.
[22] 王拓,高建中.基于农户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2009(11):123.
[23] 孔祥智.大力发展服务于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1):54.
[24] 田野.农民专业合作社流通服务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25] 杨永康,贾婷婷.农民合作社社会功能的多角度探析[J].江苏农村经济,2016(5):39.
[26] 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3):13.
[27]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9):48.
[28] 孙亚范.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成本约束及化解[J].经济问题探索,2004(2):29.
[29] 高建中,袁航,李延荣.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发展程度及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8.
[30] 黄祖辉,邵科.基于产品特性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与运营绩效分析[J].学术交流,2010(7):91.
[31] 何安华,孔祥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成员服务供需对接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1(8):6.
[32] 邵科,黄祖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参与行为、效果及作用机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5.
[33] 黎藜,刘开华.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46.
[34] 毛飞,王旭,孔祥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服务供给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软科学,201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