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浦劬,汤彬.基层党组织治理权威塑造机制研究:基于T市B区社区党组织治理经验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6):106.
[2] 黄晓春.党建引领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21(6):116.
[3] 叶敏.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18.
[4] 韩志明.面向治理碎片化的再组织化:基层党建引领的治理优势及其效能[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5):80.
[5] 陈水生.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及其平衡[J].学术月刊,2018(5):101.
[6] 孙志建.悖论性、议题张力与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创新谱系[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2):12.
[7] 陈水生.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5):99.
[8] 陈进华.中国城市风险化:空间与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7(8):43.
[9] 刘兆鑫.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及拓展目标和工具[J].城市问题,2010(8):59.
[10] 刘兆鑫.空间政治: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成逻辑与治理政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86-163.
[11] 陈水生,屈梦蝶.公民参与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来自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20(1):135.
[12] SAMUELSON A P.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4):387.
[13] TORRONEN J.Alcohol,health,and reproduction[J].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05(12):57.
[14] 景跃进,陈明明,肖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8.
[15] 张紧跟,颜梦瑶.激活社会: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新逻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8.
[16] 吴晓林,谢伊云.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创制: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的"凭借机制"——以成都市武侯区社区治理改革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20(5):91.
[17] 吴晓林.党如何链接社会: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J].学术月刊,2020(5):72.
[18] 包涵川."生活小事":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维度:兼论政权与社会关系的中国特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195.
[19] 郭凤平,齐二石,刘晓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的BOT模式[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5.
[20]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21] 张克中.公共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理论述评[J].政治学研究,2009(6):87.
[22] 吴晓林,谢伊云.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创制: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的"凭借机制":以成都市武侯区社区治理改革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20(5):96.
[23] 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
[24] WHITE K J.What is a political party?[M]//KATZ R S,CROTTY W.Handbook of Party Politics.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6:5-7.
[25] 王崇."发现"政治回应:政治权威建构的有效路径:基于中国语境的分析[J].天府新论,2016(3):15.
[26] 陈亮,李元.去"悬浮化"与有效治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与类型学分析[J].探索,2018(6):109.
[2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