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 方言, 1985(1):2.
[2] 劲松, 瞿霭堂."有序异质论"辨[J]. 语言研究, 2011(1):53.
[3] 司马迁.二十四史精华:第3册[M]. 李克, 整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682.
[4] 马楠.现代汉语语音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44.
[5] 陈原.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8:2.
[6] 赵青.安阳市区中的方言入声舒化调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76.
[7] 劲松, 马楠.焦作话古入声字声调的接触性变异[J]. 理论界, 2011(4):172.
[8] 程敏敏.焦作城区话名词性变韵及其年龄变异[D].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 2007.
[9] 乔全生, 鲁冰.论豫北晋语反复疑问句的过渡性特征[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6):50.
[10] 贺巍.济源方言记略[J]. 方言, 1981(1):5.
[11] 贺巍.获嘉方言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12] 陈鹏飞.豫北晋语语音演变研究[M].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4.
[13] 陈卫恒.音节与意义暨音系与词汇化、语法化、主观化的关联:豫北方言变音的理论研究[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1.
[14] 史艳锋.豫北晋语单字音与变音现象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5] 支建刚.豫北晋语语音研究[M]. 上海:中西书局, 2020.
[16] 赵日新.中原地区官话方言弱化变韵现象探析[J]. 语言学论丛, 2007(36):210.
[17] 赵日新.豫北方言儿化韵的层次[J]. 中国语文, 2020(5):544.
[18] 辛永芬.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J]. 方言, 2006(3):245.
[19] 陈卫恒.林州方言"子"尾读音暨子尾、子变韵两条演变链的衔接[J]. 语言学论丛, 2012(44):40.
[20] 史艳锋.豫北晋语的儿化[J]. 语言研究, 2017(1):62.
[21] 朱玉柱.试析河南武陟(大虹桥乡)方言的名词变韵[J]. 韵律语法研究, 2018(2):123.
[22] 甘于恩, 董一博.河南新乡方言子变韵的语音类型[J]. 方言, 2020(2):207.
[23] 卓俊科.古入声字在辉县方言中的调类演变[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7):65.
[24] 史艳锋.孟州方言中的"厮跟"[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08(5):145.
[25] 王琳.安阳方言将行体助词"也"及其溯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3):47.
[26] 支建刚.豫北晋语研究述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6):23.
[27] 史艳锋.一座尚未全面发掘的语言宝藏:豫北晋语研究回顾与展望[J]. 殷都学刊, 2017(2):101.
[28] 康国章.晋人南迁与豫北晋方言的语言变异[J]. 殷都学刊, 2012(4):106.
[29]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 赵元任, 李方桂, 罗常培,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40.
[30] 张启焕, 陈天福, 程仪.河南方言研究[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1.
[31]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98.
[32] 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