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鞍钢,周绍杰. 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14.
[2] 蔡宇涵. 国内碳交易市场现状及问题研究[J]. 中国商论,2017(7):5.
[3] 赵昕,朱连磊,丁黎黎. 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演化博弈均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3):76.
[4] 郑大宇,郑林琳. 欧盟碳交易运行机制及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J]. 低温建筑技术,2017(3):118.
[5] 姜睿.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路径及发展策略[J].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7(1):13.
[6] 佘孝云,何斯征,姚烨彬,等. 中国碳金融市场现状[J]. 能源与环境,2017(1):50.
[7] 李丽,董必俊,李玉坤. 碳金融市场发展与产业升级关系实证分析——基于欧盟碳交易市场[J]. 商业经济研究,2018(13):179.
[8] 李炫榆. 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福建金融,2017(2):8.
[9] IPCC. Climate change: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996-1022.
[10] 王伟. 我国能源向低碳转型时不我待[N]. 国家电网报,2019-01-03(02).
[11] 林伯强,李江龙. 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5(9):84.
[12] 钟世川,毛艳华. 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基于要素分配参数的讨论[J]. 统计研究,2016(9):22.
[13] NAM K M,WAUGH C J,PALTSEV S,et al. Climate co-benefits of tigheter SO2 and NOx regulations in China[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3(6).
[14] 顾阿伦,吕志强. 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3):37.
[15] 原嫄,席强敏,李国平. 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地理研究,2016(1):82.
[16] 李静. 碳金融危机形成的机理及监管制度改进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17(11):94.
[17] ALBERTO M, FRANS P. Carbon trading thickness and market efficiency[J]. Energy Economics,2010(32):1331.
[18] HAN Y J,HAN X.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China:an economic analysis[J]. Energy Procedia,2011(5):2278.
[19] 鲁政委,汤维祺. 碳金融衍生品的意义和发展条件[J]. 金融发展评论,2017(1):42.
[20] 王冰. 国内外碳交易机制构建的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 对外经贸实务,201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