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正聿.选择与标准:我们时代的哲学理念[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6):7.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4.
[3] 王伦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8.
[4] 张雄.金融化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二律背反[J].中国社会科学,2016(1):39.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9.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16.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8.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4] 叶险明.马克思历史认识模式的复杂性及实践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16(4):4.
[15]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7.
[16] 安启念.阿尔都塞马克思哲学思想"认识论断裂说"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