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邵娜,陈延斌.优秀家风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6.
[2] 张琳,陈延斌.传承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探索,2016(1):166.
[3] 刘先春,柳宝军.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1):30.
[4] 张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试验场:家风家教[J].道德与文明,2015(2):10.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6] 无锡市社科联课题组.弘扬无锡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江南论坛,2016(8):10.
[7] 吕铁鹰,孙保胜,陈莹.家风正则民风淳:浙江省依托家训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12):31.
[8] 本书编写组.汇善汇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徐汇)市民读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4.
[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73.
[10]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5.
[1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3.
[12] 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114.
[13]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4]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26.
[15] 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7.
[16] 高源,马静.“未来10年10大挑战”调查报告[J].人民论坛,2009(24):14.
[17] 陈新汉.认同、共识及其相互转化:关于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