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胡适之先生的演说词[N].北京大学日刊,1920-09-18.
[5] 洪峻峰.五四后启蒙运动的两种走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2):25.
[6]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3.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9.
[8]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9] 张光芒,张宝明.中国启蒙:历史、现状与未来:"新启蒙"与"后启蒙"的对话[J].河南社会科学,2003(1):38.
[10] 毛崇杰.微时代与后启蒙[J].探索与争鸣,2014(7):10.
[11] 毛崇杰.启蒙:一个永无休止的叙事:从古代启蒙到后启蒙[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1.
[12] 杜小真.福柯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530-532.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36.
[14]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