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龙.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J].社会主义研究,2006(3):10.
[2] 邵发军.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探讨——兼与《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一文商榷[J].社会主义研究,2009(3):18.
[3]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58.
[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7.
[5] 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72.
[6] 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4.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2.
[10]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震华,李金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55.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1.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2.
[14] 陈晓明,周宏.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青年马克思哲学思维模式的重要转变[J].江海学刊,2007(6):46.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