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9.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5.
[5]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44.
[6] 丰子义.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5.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5.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4-275.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
[12] 宋朝龙.美国政治气候变迁的深层原因[J].前线,2019(2):32.
[13] 宋朝龙.金融资本全球化的限度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复兴: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专题评析[J].海派经济学,2018(4):145.
[1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15] 宋朝龙.全球化转向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新自由主义的制度竞争力: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经济学"专题评析[J].海派经济学,2018(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