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罗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4.
[3] 吕进.给新诗爱好者[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
[4] 郭沫若.郭沫若文集:第1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43-144.
[5] 郭沫若.郭沫若诗选[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70-72.
[6] 杜勃罗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1卷[C].辛未艾,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273.
[7] 名作欣赏编辑部.中国现代诗歌名作赏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8] 诗刊社.1983年诗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2.
[9] 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7.
[10] 余飘:文学理论讲座[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85.
[11] 朱自清.新诗杂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12] 奚密.诗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
[13] 西川.海子诗全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3.
[14] 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第2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75.
[15]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N].人民日报,1978-0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