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式

朱宗友 刘凯

引用本文: 朱宗友, 刘凯. 试论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式[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1(3): 18-24. doi: 10.12186/2020.03.003

试论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式

    作者简介: 朱宗友(1971-),男,安徽省阜南县人,阜阳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17ZD25);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项目(sztsjh2019-8-12);安徽省省级名师工作室项目

  • 中图分类号: A8

On Lenin's principles and ways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 Received Date: 2019-12-28

    CLC number: A8

  • 摘要: 苏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与方式,这是列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从领导力量看,列宁提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之所以强调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抵制无产阶级中旧文化的偏见与恶习。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列宁提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推进。他认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是文化变革的先导,文化促进政治和经济建设。他还强调文化建设的革命性,并把这种革命作为文化落后的苏俄建成完全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之一。从文化建设队伍来看,列宁主张利用资产阶级专家为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提出要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从而体现了利用和培养相结合的文化建设原则和方式。
    1. [1]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2]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3]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34.

    4. [4]

      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 [5]

      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6]

      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70.

    7. [7]

      俞敏,李小姗.列宁后期重要著作与理论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4.

    8. [8]

      泽齐娜,科什曼,舒利金.俄罗斯文化史[M].刘文飞,苏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303.

    1. [1]

      李春福 . 一种可持续的两党主导体系:政治转型后韩国政党体系演变探析(1987—2022年).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78-87. doi: 10.12186/2024.03.009

    2. [2]

      任文慧凌文豪 . 社会养老保障和代际经济转移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 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38-47. doi: 10.12186/2024.02.005

    3. [3]

      李亚军 . 福山的身份政治理论争论及其批判.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41-49. doi: 10.12186/2024.03.005

    4. [4]

      吕兆格田珊珊佘泉林 . 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与优化策略.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80-85. doi: 10.12186/2024.02.010

    5. [5]

      董星辰任小燕 . 我国高等院校家政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与现实审视——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家政系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03-110. doi: 10.12186/2024.02.013

    6. [6]

      杨嘉卉赵祥云 . 许渊冲诗词英译的双重境界:审美再现与文化重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86-94. doi: 10.12186/2024.02.011

    7. [7]

      姜国峰刘明菊 . 民心相通语境下中华文化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73-79,94. doi: 10.12186/2024.02.009

    8. [8]

      赵银姬千勇 . 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与路径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02-107. doi: 10.12186/2024.03.0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91
  • 文章访问数:  139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9-12-28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试论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式

    作者简介:朱宗友(1971-),男,安徽省阜南县人,阜阳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17ZD25);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项目(sztsjh2019-8-12);安徽省省级名师工作室项目

摘要: 苏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与方式,这是列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从领导力量看,列宁提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之所以强调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抵制无产阶级中旧文化的偏见与恶习。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列宁提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推进。他认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是文化变革的先导,文化促进政治和经济建设。他还强调文化建设的革命性,并把这种革命作为文化落后的苏俄建成完全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之一。从文化建设队伍来看,列宁主张利用资产阶级专家为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提出要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从而体现了利用和培养相结合的文化建设原则和方式。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