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和柴窑渊源关系探究——基于郑州出土的青瓷样本的成分分析

孙晓岗 袁留福

引用本文: 孙晓岗, 袁留福. 汝窑和柴窑渊源关系探究——基于郑州出土的青瓷样本的成分分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1(6): 88-98. doi: 10.12186/2020.06.012

汝窑和柴窑渊源关系探究——基于郑州出土的青瓷样本的成分分析

    作者简介: 孙晓岗(1965-),男,河南省郑州市人,平顶山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东方美术史、陶瓷艺术。;
  •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92102310285)

  • 中图分类号: K876.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 Kiln and Chai Kiln—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eladon samples unearthed in Zhengzhou

  • Received Date: 2020-10-15

    CLC number: K876.3

  • 摘要: 通过分析文献可知:柴窑的烧制地应在郑州地区,因周世宗的原因称之为“贡窑” “御窑”,后根据周世宗柴荣的姓氏将其称为“柴窑”;北宋时期柴窑迁移至汝州,称为汝窑。这说明柴窑和汝窑存在传承关系,是两个地方的两个窑口。从釉色上来看,柴瓷和汝瓷都属于青瓷系列瓷器,只是柴瓷的釉色中碧绿最具代表性,只有豆绿色制品上有开片现象;汝瓷的釉色以天青为主,制品基本都有开片现象。从色谱上来看,柴瓷偏绿色,汝瓷偏青(蓝)色。采用现代材料检测方法对郑州发现的青瓷(柴瓷)样本与汝瓷和钧瓷进行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发现的青瓷釉质玻璃化程度高,釉层透明,质地细腻,呈现蝉翼状开片纹理;釉色以天青为主,略发暗;其物理特性与南方青瓷接近,其釉色和化学成分与汝瓷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与汝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1. [1]

      禚振西.柴窑探微[J].收藏家,2001(8):2.

    2. [2]

      顾万发.柴窑"出北地"问题论辩[J].中原文物,2014(4):86.

    3. [3]

      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图说[M].连冕,编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4. [4]

      孙新民,刘兰华,赵志文,等.河南巩义市白河窑遗址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1(1):26.

    5. [5]

      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260.

    6. [6]

      吕震.宣德鼎彝谱:第1卷[M].北京:中国书店,2006:1.

    7. [7]

    8. [8]

      孙新民.汝州张公巷窑的发现与认知[J].文物,2006(7):83.

    9. [9]

    10. [10]

      弘历.乾隆御制诗文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

    11. [11]

      陈元龙.格致镜原:第36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64.

    12. [12]

      刘子芬.竹园陶说:汝窑卷[M].北京:线装书局,2010.

    13. [13]

      张九钺.南窑笔记[M].王婧,校点.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14. [14]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M].北京:中华书局,2012:16.

    15. [15]

      寂园叟.陶雅:下卷[M].杜斌,校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30.

    16. [16]

      河南省博物馆,安阳地区文化局.河南安阳隋代瓷窑址的试掘[J].文物,1977(2):48.

    17. [17]

      安阳县文教局.河南安阳隋墓清理简记[J].考古,1973(4):232.

    18. [18]

      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隋张盛墓发掘记[J].考古,1959(10):541.

    19. [19]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第28卷[M].台北:新兴书局,1975.

    20. [20]

      王士祯.五代诗话:第1卷[M].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

    21. [21]

      王士祯.香祖笔记:第7卷[M].洪之,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28.

    22. [22]

      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3. [23]

      王佐.新增格古要论:第7卷[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11:247.

    24. [24]

      高濂.燕闲清赏笺:上卷[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14.

    25. [25]

      周辉.清波杂志校注[M].刘永翔,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4:213.

    26. [26]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4529.

    27. [27]

      杜绾.云林石谱[M].冠甲,孙林,译.北京:中华书局,2012:112.

    28. [28]

      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C]//周仁,李家治,李国桢,等.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集.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122-125.

    29. [29]

      李国桢,郭演仪.中国名瓷工艺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1.

    30. [30]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31. [31]

      冯先铭.河南密县、登封唐宋古窑址调查[J].文物,1964(3):47.

    32. [32]

      安金槐.谈谈郑州商代瓷器的几个问题[J].文物,1960(8/9):68.

    33. [33]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郑州二里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9
  • 文章访问数:  2127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0-10-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汝窑和柴窑渊源关系探究——基于郑州出土的青瓷样本的成分分析

    作者简介:孙晓岗(1965-),男,河南省郑州市人,平顶山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东方美术史、陶瓷艺术。
  • 平顶山学院 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92102310285)

摘要: 通过分析文献可知:柴窑的烧制地应在郑州地区,因周世宗的原因称之为“贡窑” “御窑”,后根据周世宗柴荣的姓氏将其称为“柴窑”;北宋时期柴窑迁移至汝州,称为汝窑。这说明柴窑和汝窑存在传承关系,是两个地方的两个窑口。从釉色上来看,柴瓷和汝瓷都属于青瓷系列瓷器,只是柴瓷的釉色中碧绿最具代表性,只有豆绿色制品上有开片现象;汝瓷的釉色以天青为主,制品基本都有开片现象。从色谱上来看,柴瓷偏绿色,汝瓷偏青(蓝)色。采用现代材料检测方法对郑州发现的青瓷(柴瓷)样本与汝瓷和钧瓷进行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发现的青瓷釉质玻璃化程度高,釉层透明,质地细腻,呈现蝉翼状开片纹理;釉色以天青为主,略发暗;其物理特性与南方青瓷接近,其釉色和化学成分与汝瓷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与汝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参考文献 (33)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