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与韩礼德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之比较

田华静

引用本文: 田华静. 巴赫金与韩礼德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之比较[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2): 39-45. doi: 10.12186/2021.02.005

巴赫金与韩礼德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之比较

    作者简介: 田华静(1982-),女,河南省南阳市人,郑州大学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ZJH-38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BZX003)

  • 中图分类号: B089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Marxist language views of Bakhtin and Halliday

  • Received Date: 2020-10-26

    CLC number: B089

  • 摘要: 巴赫金与韩礼德作为不同流派的语言学家,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语言观呈现出内在差异:在生成来源上,巴赫金从语言的社会性层面出发来形成其语言观,韩礼德则是在汲取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来构筑其语言观;在研究重心上,巴赫金重点研究语言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交往性,韩礼德则重点探讨语言的起源和本质;在理论实现上,巴赫金建构了话语理论,韩礼德则创制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此外,二者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又存在内在的互通性:在生成路径上,都是在对抽象客观主义语言研究传统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生成的;在研究路径上,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非亚里士多德式”研究路径;在实现路径上,都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但是,相比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二者在对语言的阶级性、语言的出发点和目的等方面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 [1]

      孔金,孔金娜.巴赫金传[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199.

    2. [2]

      BRANDIST C.Review article:Bakhtinology and ideology,dialogisme[J].Sheffield,1999:90.

    3. [3]

      SHEPHERD D.Reintroduction of the Bakhtin Circle[M]//BRANDIST C,SHEPHERD D,TIKHANOV G.The Bakhtin Circle:in the Master's Absence.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4:18.

    4. [4]

      MARTIN J R.Interviews with M.A.K.Halliday:language turned back on himself[M].London:Bloomsbury Academic,2013:118.

    5. [5]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2卷[M].李辉凡,张捷,张杰,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6.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3.

    7. [7]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5卷[M].李辉凡,张捷,张杰,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236.

    8. [8]

      MARTIN J R.Grammarmeets genre-reflections on the Sydney School[J].The Journal of the Sydney University Arts Assoction,2000(22):47.

    1. [1]

      李厚羿 .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心理范畴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8. doi: 10.12186/2024.02.001

    2. [2]

      毕颖达滕如雨 . 现实主义阴影下的区域主义:背景、困境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68-77. doi: 10.12186/2024.03.008

    3. [3]

      雷云飞 .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 doi: 10.12186/2024.03.001

    4. [4]

      刘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主体的理论武装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17. doi: 10.12186/2024.02.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1174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0-10-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巴赫金与韩礼德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之比较

    作者简介:田华静(1982-),女,河南省南阳市人,郑州大学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 郑州大学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ZJH-38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BZX003)

摘要: 巴赫金与韩礼德作为不同流派的语言学家,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语言观呈现出内在差异:在生成来源上,巴赫金从语言的社会性层面出发来形成其语言观,韩礼德则是在汲取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来构筑其语言观;在研究重心上,巴赫金重点研究语言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交往性,韩礼德则重点探讨语言的起源和本质;在理论实现上,巴赫金建构了话语理论,韩礼德则创制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此外,二者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又存在内在的互通性:在生成路径上,都是在对抽象客观主义语言研究传统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生成的;在研究路径上,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非亚里士多德式”研究路径;在实现路径上,都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但是,相比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二者在对语言的阶级性、语言的出发点和目的等方面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