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伪政治”传播的特征与风险

张爱军 杨丹妮

引用本文: 张爱军, 杨丹妮. 网络舆论“伪政治”传播的特征与风险[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1): 82-90. doi: 10.12186/2022.01.010

网络舆论“伪政治”传播的特征与风险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ZZ017)

  • 中图分类号: G206;C912.63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of the spread of "pseudo-politics"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 Received Date: 2021-10-15

    CLC number: G206;C912.63

  • 摘要: 网络舆论存在政治化倾向,并在其政治化过程中产生"伪政治"现象。"伪政治"与"政治"存在概念边界、行为边界、权力边界、意识形态边界和民主边界。网络舆论"伪政治"传播通过技术伪装、权利利己、情感渗透、用户裂变生成;具有舆论主体的泛在性、舆论客体的底层性、舆论内容的标签性、舆论形式的复杂性特征,存在伪认知、伪行为、伪信任、伪身份等风险。政府、公众、平台需要以数字化技术规制伪认知,实现"政治"、防止"伪政治",以维护网络空间合理化的传播秩序。
    1. [1]

      陈力丹.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53.

    2. [2]

      达尔,斯泰恩布里克纳.现代政治分析[M].吴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9.

    3. [3]

      荆学民.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的三大进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1):87.

    4. [4]

      马华灵.身份自由主义的困境[J].探索与争鸣,2020(2):112.

    5. [5]

      何涛.极端个人主义的"伪政治":马克·里拉对美国当代身份政治的批判[J].国外理论动态,2020(6):78.

    6. [6]

      包刚升.民主的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23.

    7. [7]

      郑晨予,范红.从社会传染到社会扩散:社交机器人的社会扩散传播机制研究[J].新闻界,2020(3):51.

    8. [8]

      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7.

    9. [9]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4.

    10. [10]

      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00.

    11. [11]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1.

    12. [12]

      郭小安.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利用及反思[J].新闻界,2019(12):27.

    13. [13]

      荆学民,段锐.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1):8.

    14. [14]

      徐彬,卜永光.新身份政治兴起及其对西方国家治理的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2020(3):83.

    15. [15]

      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7.

    1. [1]

      李亚军 . 福山的身份政治理论争论及其批判.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41-49. doi: 10.12186/2024.03.005

    2. [2]

      李春福 . 一种可持续的两党主导体系:政治转型后韩国政党体系演变探析(1987—2022年).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78-87. doi: 10.12186/2024.03.009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8
  • 文章访问数:  93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1-10-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网络舆论“伪政治”传播的特征与风险

  •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ZZ017)

摘要: 网络舆论存在政治化倾向,并在其政治化过程中产生"伪政治"现象。"伪政治"与"政治"存在概念边界、行为边界、权力边界、意识形态边界和民主边界。网络舆论"伪政治"传播通过技术伪装、权利利己、情感渗透、用户裂变生成;具有舆论主体的泛在性、舆论客体的底层性、舆论内容的标签性、舆论形式的复杂性特征,存在伪认知、伪行为、伪信任、伪身份等风险。政府、公众、平台需要以数字化技术规制伪认知,实现"政治"、防止"伪政治",以维护网络空间合理化的传播秩序。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