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理论主题

聂海杰 黄会南

引用本文: 聂海杰, 黄会南.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理论主题[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4(1): 23-29. doi: 10.12186/2023.01.003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理论主题

    作者简介: 聂海杰(1981-),男,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基本问题;黄会南(1997-),女,河南省林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XB095)

  • 中图分类号: B0-0;A81

The theoretical theme of Marx's world view turn in the period of the Rhine

  • Received Date: 2022-03-26

    CLC number: B0-0;A81

  • 摘要: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开始克服旧哲学的局限性,初步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根本转向。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的实现方式,并未诉诸“纯粹理论批判”,而是采取了变革现存不合理社会现实的“实践批判”。马克思从抽象的“哲学王国”走入现实世界,对一个个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求解,锚定了自身哲思的理论主题。马克思对“旧世界”及其“旧制度”展开了犀利的唯物主义批判:通过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自由主义”形式,揭露了其钳制人民自由的真实本质;通过剖析等级议会代表们的辩论内容,揭露了等级议会制度本身的根本局限;通过追溯法律条文的物质利益基础,揭露了普鲁士法律制度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阶级属性。作为批判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将哲思提升到了探寻人民解放之道的高度:将报刊作为实现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理想的媒介,赋予它以反映和代表人民利益的价值意蕴;支持维护以城市和农村权利平等为内容的区乡制度改革运动,赋予法国大革命口号以“人人平等,市民和农民平等”的革命意蕴;确认民主制为真正反映现代国家本质的政治制度,提出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全体公民的政治平等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制度。
    1. [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2. [2]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829.

    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4]

      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8-39.

    5. [5]

      刘同舫.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实践的方式[J].哲学研究,2021(12):25.

    6.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7. [7]

      孙伯鍨.孙伯鍨哲学文存:第一卷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8. [8]

      姚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1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41.

    9. [9]

      李艳,刘同舫.《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J].哲学研究,2022(8):28.

    10. [10]

      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M].刘丕坤,王以铸,杨静远,译.持平,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11. [11]

      张一兵.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4.

    12. [12]

      刘新利,邢来顺.德国通史:第3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13. [13]

      奥伊则尔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M].潘培新,汲自新,罗振奂,等译.金顺福,曾宪森,马玉珂,等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167.

    14. [14]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89.

    15. [15]

      拉宾.青年马克思[M].姚颖,译.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82.

    16.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3.

    1. [1]

      雷云飞 .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 doi: 10.12186/2024.03.001

    2. [2]

      李厚羿 .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心理范畴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8. doi: 10.12186/2024.02.001

    3. [3]

      陈思宇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基于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5-102. doi: 10.12186/2024.02.012

    4. [4]

      艾昆鹏王海雨 .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演进趋势、热点主题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30. doi: 10.12186/2024.03.003

    5. [5]

      李亚军 . 福山的身份政治理论争论及其批判.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41-49. doi: 10.12186/2024.03.005

    6. [6]

      刘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主体的理论武装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17. doi: 10.12186/2024.02.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2777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2-03-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理论主题

    作者简介:聂海杰(1981-),男,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基本问题;黄会南(1997-),女,河南省林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
  • 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XB095)

摘要: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开始克服旧哲学的局限性,初步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根本转向。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的实现方式,并未诉诸“纯粹理论批判”,而是采取了变革现存不合理社会现实的“实践批判”。马克思从抽象的“哲学王国”走入现实世界,对一个个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求解,锚定了自身哲思的理论主题。马克思对“旧世界”及其“旧制度”展开了犀利的唯物主义批判:通过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自由主义”形式,揭露了其钳制人民自由的真实本质;通过剖析等级议会代表们的辩论内容,揭露了等级议会制度本身的根本局限;通过追溯法律条文的物质利益基础,揭露了普鲁士法律制度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阶级属性。作为批判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将哲思提升到了探寻人民解放之道的高度:将报刊作为实现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理想的媒介,赋予它以反映和代表人民利益的价值意蕴;支持维护以城市和农村权利平等为内容的区乡制度改革运动,赋予法国大革命口号以“人人平等,市民和农民平等”的革命意蕴;确认民主制为真正反映现代国家本质的政治制度,提出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全体公民的政治平等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制度。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