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书证内涵的再探析

王继风

引用本文: 王继风. 我国民事诉讼书证内涵的再探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3(4): 65-6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2.04.014

我国民事诉讼书证内涵的再探析

  • 中图分类号: D925.1

  • Received Date: 2012-03-31
    Available Online: 2012-08-15

    CLC number: D925.1

  •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书证内涵的比对可知,要使书证的概念周延,必须体现出书证在物质载体、制作工具、表达形式、形成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全面把握书证内涵,还要注意其理解要点与判断标准:书证除具有普通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特征外,还具有时间性、前提性的独有特征;其形成标准是文字、符号、图形或其组合的书写,内容标准是既能表达思想又能证明待证事实且能够被阅读理解,载体标准是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相关联,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或缺为其综合要求。我国应借鉴外国立法经验,以概括式加列举式的方式对书证的立法范围予以明确,以物证、人证、书证、司法检证和科技证据作为划分证据的种类,以创立最佳证据规则作为书证的完善方向。
    1. [1]

      江伟.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2.

    2. [2]

      常怡.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198.

    3. [3]

      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38.

    4. [4]

      何家弘,张卫平.外国证据法选译(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5. [5]

      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00.

    6. [6]

      崔敏,张文清.刑事证据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171.

    7. [7]

      程春华.民事证据法专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8. [8]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7
  • 文章访问数:  899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2-03-31
  • 刊出日期:  2012-08-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我国民事诉讼书证内涵的再探析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文法系, 河南 郑州 451200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书证内涵的比对可知,要使书证的概念周延,必须体现出书证在物质载体、制作工具、表达形式、形成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全面把握书证内涵,还要注意其理解要点与判断标准:书证除具有普通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特征外,还具有时间性、前提性的独有特征;其形成标准是文字、符号、图形或其组合的书写,内容标准是既能表达思想又能证明待证事实且能够被阅读理解,载体标准是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相关联,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或缺为其综合要求。我国应借鉴外国立法经验,以概括式加列举式的方式对书证的立法范围予以明确,以物证、人证、书证、司法检证和科技证据作为划分证据的种类,以创立最佳证据规则作为书证的完善方向。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