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隐喻的思维模式及其应用

张学东

引用本文: 张学东. 设计隐喻的思维模式及其应用[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4(4): 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20

设计隐喻的思维模式及其应用

  • 基金项目: 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270)

  • 中图分类号: J04

  • Received Date: 2013-04-16
    Available Online: 2013-08-15

    CLC number: J04

  • 摘要: 隐喻是人类感知周围世界并形成概念的工具,其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就语意表征而言,设计隐喻是通过意义转换把不同的语义场联系起来,并在两类不同事物间建立相似性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所以,相似性是其逻辑基础,用"物体-属性-值"链可以清晰表达这种"此类事物"与"彼类事物"的逻辑关系。事物之间物理和心理层面的相似性可以促进设计意义的形成与表达,但这种相似性受个人文化背景及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设计者应对隐喻设计中的相似程度仔细揣度,以做到恰到好处。
    1. [1]

      季广茂.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

    2. [2]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9.

    3. [3]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8.

    4. [4]

      杨裕富.设计的文化基础[M].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174.

    5. [5]

      韩巍.孟菲斯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85.

    1. [1]

      赵银姬千勇 . 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与路径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02-107. doi: 10.12186/2024.03.0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1
  • 文章访问数:  1097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3-04-16
  • 刊出日期:  2013-08-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设计隐喻的思维模式及其应用

  •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  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270)

摘要: 隐喻是人类感知周围世界并形成概念的工具,其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就语意表征而言,设计隐喻是通过意义转换把不同的语义场联系起来,并在两类不同事物间建立相似性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所以,相似性是其逻辑基础,用"物体-属性-值"链可以清晰表达这种"此类事物"与"彼类事物"的逻辑关系。事物之间物理和心理层面的相似性可以促进设计意义的形成与表达,但这种相似性受个人文化背景及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设计者应对隐喻设计中的相似程度仔细揣度,以做到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5)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