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学院的战略定位

周璐铭

引用本文: 周璐铭. 论孔子学院的战略定位[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4(6): 18-2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6.004

论孔子学院的战略定位

  • 中图分类号: G125

  • Received Date: 2013-10-15
    Available Online: 2013-12-15

    CLC number: G125

  • 摘要: 孔子学院创立9年多以来发展迅速,如今已遍布海外,汉语的国际教育初具规模。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形势下,孔子学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是推行对外文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它能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它还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国全面崛起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孔子学院应承担更高层次的文化推介与研究工作;应摆脱语言文化传播的单向思路,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应配合国家的外交总体布局,致力于构筑新时期的中华文化圈;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盲目扩大规模;应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师素养,加强对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的科研力度,使之成为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应借鉴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海外教学经验,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起来,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应将其触角从大城市拓展至乡村与边远地区。
    1. [1]

      杜维明.多种现代性:东亚现代性涵义初步探讨[C]//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14-323.

    2. [2]

      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J].求是,2011(4):43.

    3. [3]

      察哈尔学会,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华通明略.中国国家形象调查2012[J].公共外交季刊,2012(12):5.

    1. [1]

      吕兆格田珊珊佘泉林 . 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与优化策略.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80-85. doi: 10.12186/2024.02.010

    2. [2]

      赵银姬千勇 . 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与路径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02-107. doi: 10.12186/2024.03.012

    3. [3]

      杨嘉卉赵祥云 . 许渊冲诗词英译的双重境界:审美再现与文化重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86-94. doi: 10.12186/2024.02.011

    4. [4]

      姜国峰刘明菊 . 民心相通语境下中华文化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73-79,94. doi: 10.12186/2024.02.009

    5. [5]

      董星辰任小燕 . 我国高等院校家政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与现实审视——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家政系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03-110. doi: 10.12186/2024.02.013

    6. [6]

      陈思宇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基于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5-102. doi: 10.12186/2024.02.0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0
  • 文章访问数:  1208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3-10-15
  • 刊出日期:  2013-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孔子学院的战略定位

  • 中共中央党校 国际战略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摘要: 孔子学院创立9年多以来发展迅速,如今已遍布海外,汉语的国际教育初具规模。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形势下,孔子学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是推行对外文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它能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它还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国全面崛起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孔子学院应承担更高层次的文化推介与研究工作;应摆脱语言文化传播的单向思路,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应配合国家的外交总体布局,致力于构筑新时期的中华文化圈;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盲目扩大规模;应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师素养,加强对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的科研力度,使之成为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应借鉴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海外教学经验,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起来,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应将其触角从大城市拓展至乡村与边远地区。


参考文献 (3)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