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之“一笔三象”

王恪松

引用本文: 王恪松. 论中国山水画之“一笔三象”[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3):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4.03.018

论中国山水画之“一笔三象”

  •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22102310406)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YS018)

  • 中图分类号: J212

  • Received Date: 2013-12-06
    Available Online: 2014-06-15

    CLC number: J212

  • 摘要: "一笔三象"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笔墨语言,它指的是画者一笔应呈现三象:视觉之象、心灵之象与哲思之象。山水画作者运用笔墨的点、线、面、色等言语建构视觉之象,使观者从中领略到景物原初的鲜活气息;画者以笔墨塑物造象时,一笔唤起的心灵之象在节律、时间的变奏中,呈现出滞涩光润、软揉硬枯、亦或曲直、流动的痕迹,传达的是人心灵的畅欢、忧虑、酸涩等情感,笔净心空、笔凝心重;山水画以充实为美,讲究执两用中,追求象外传思,以哲思之象创造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审美样式。
    1. [1]

      潘运告.汉魏六朝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2. [2]

      潘运告.清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 [3]

      何志明.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251.

    4. [4]

      孟子.孟子·尽心下[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149.

    5. [5]

      贾又福.贾又福画语录[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

    1. [1]

      雷云飞 .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 doi: 10.12186/2024.03.001

    2. [2]

      黄晓红张倩李思琦 . 三元主体交互视角下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演化博弈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48-58. doi: 10.12186/2024.02.006

    3. [3]

      孔时雨 . 新三板挂牌体育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67-72. doi: 10.12186/2024.02.008

    4. [4]

      李厚羿 .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心理范畴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8. doi: 10.12186/2024.02.001

    5. [5]

      刘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主体的理论武装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17. doi: 10.12186/2024.02.002

    6. [6]

      李春福 . 一种可持续的两党主导体系:政治转型后韩国政党体系演变探析(1987—2022年).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78-87. doi: 10.12186/2024.03.009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4
  • 文章访问数:  1065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3-12-06
  • 刊出日期:  2014-06-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中国山水画之“一笔三象”

  • 郑州轻工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2210231040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YS018)

摘要: "一笔三象"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笔墨语言,它指的是画者一笔应呈现三象:视觉之象、心灵之象与哲思之象。山水画作者运用笔墨的点、线、面、色等言语建构视觉之象,使观者从中领略到景物原初的鲜活气息;画者以笔墨塑物造象时,一笔唤起的心灵之象在节律、时间的变奏中,呈现出滞涩光润、软揉硬枯、亦或曲直、流动的痕迹,传达的是人心灵的畅欢、忧虑、酸涩等情感,笔净心空、笔凝心重;山水画以充实为美,讲究执两用中,追求象外传思,以哲思之象创造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审美样式。


参考文献 (5)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