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类型化的方法

申惠文

引用本文: 申惠文. 民法类型化的方法[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6): 31-3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4.06.006

民法类型化的方法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FX035)

  • 中图分类号: D923.1

  • Received Date: 2014-09-15
    Available Online: 2014-12-15

    CLC number: D923.1

  • 摘要: 民法类型化是解决民事疑难问题的明智方法,类型化思维是民法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类型化方法是民法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为保持逻辑上的严谨性,民事权利主体应先类型化为自然人和拟制人,再将前者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将后者分为法人和非法人(其他组织)。现行民法把财产权和人身权作为两大类民事权利,这是对民事权利的大致分类。财产权与人身权之间不是泾渭分明的,存在诸多模糊地带,要关注财产权的人身属性、人身权的财产属性、财产权与人身权的转换。民事法律事实类型化是解读民事权利变动类型化的基础。民事法律事实可类型化为行为事实和非行为事实,前者分为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后者分为事件和状态。类型化在民法领域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把研究对象扩展到新事物,拓展研究的宽度;二是把研究对象进一步类型化,拓展研究的深度;三是对研究对象进行重新分类,提出新的命题。由于分类标准的模糊性、多样化和层次性,对民法范畴进行类型化的过程是复杂的,坚持在类型化方法的指引下研究民法问题,有助于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民法体系。
    1. [1]

      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83.

    2. [2]

      刘士国.类型化与民法解释[J].法学研究,2006(6):19.

    3. [3]

      程合红.商事人格权刍议[J].中国法学,2000(5):86.

    4. [4]

      谢晓尧.商品化权[J].法商研究,2005(3):84.

    5. [5]

      马俊驹.人格和人格权理论讲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48.

    6. [6]

      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5.

    7. [7]

      陆小华.信息财产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7.

    8. [8]

      王利明.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法学家,2012(1):115.

    1. [1]

      李天骄 . 宪法视野下我国农村和城市郊区土地权利探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95-101,114. doi: 10.12186/2024.03.011

    2. [2]

      纪亚方杨慧芳 . 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杠杆操纵行为吗?——基于融资和信息效应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50-58. doi: 10.12186/2024.03.006

    3. [3]

      李莉孙圣洁 . 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了吗?——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59-67,77. doi: 10.12186/2024.03.007

    4. [4]

      黄晓红张倩李思琦 . 三元主体交互视角下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演化博弈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48-58. doi: 10.12186/2024.02.006

    5. [5]

      刘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主体的理论武装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17. doi: 10.12186/2024.02.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3
  • 文章访问数:  1237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4-09-15
  • 刊出日期:  2014-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民法类型化的方法

  • 郑州大学 法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FX035)

摘要: 民法类型化是解决民事疑难问题的明智方法,类型化思维是民法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类型化方法是民法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为保持逻辑上的严谨性,民事权利主体应先类型化为自然人和拟制人,再将前者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将后者分为法人和非法人(其他组织)。现行民法把财产权和人身权作为两大类民事权利,这是对民事权利的大致分类。财产权与人身权之间不是泾渭分明的,存在诸多模糊地带,要关注财产权的人身属性、人身权的财产属性、财产权与人身权的转换。民事法律事实类型化是解读民事权利变动类型化的基础。民事法律事实可类型化为行为事实和非行为事实,前者分为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后者分为事件和状态。类型化在民法领域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把研究对象扩展到新事物,拓展研究的宽度;二是把研究对象进一步类型化,拓展研究的深度;三是对研究对象进行重新分类,提出新的命题。由于分类标准的模糊性、多样化和层次性,对民法范畴进行类型化的过程是复杂的,坚持在类型化方法的指引下研究民法问题,有助于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民法体系。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