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诠释及其局限

黄艾婷 蓝江

引用本文: 黄艾婷, 蓝江. 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诠释及其局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3): 28-33.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6.03.005

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诠释及其局限

  • 中图分类号: A81

Althusser's interpretation of Mao Zedong's On Contradictions and its limitations

  • Received Date: 2016-01-10
    Available Online: 2016-06-15

    CLC number: A81

  • 摘要: 为了反驳当时教条主义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澄清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之间的差异,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的《矛盾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诠释。在《矛盾与多元决定(研究笔记)》中,阿尔都塞首次借鉴了毛泽东《矛盾论》中的辩证法思想,初步确立起带有浓郁结构主义色彩的“多元决定”范畴;在几乎同期的《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衡)》中,阿尔都塞更为直接地立足于毛泽东辩证法的思想资源,对多元决定与事物矛盾发展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由此,阿尔都塞自身思想的发展与毛泽东的《矛盾论》内在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带有构镜论色彩的思想格局。其一,立足于毛泽东关于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思想,阿尔都塞对多元决定的确切内涵作了深刻阐发;其二,通过吸收和借鉴毛泽东关于矛盾特殊性的相关思想,阿尔都塞论证了矛盾结构的复杂性和既与性;其三,通过对毛泽东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思想的深度重构,阿尔都塞确立了自身结构主义的多元决定论思想。公允地说,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研究和诠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以别样的、带有先验色彩的结构主义方法凸显了毛泽东辩证法的丰富内涵。然而,这一解读也有其局限性:脱离本真的历史实践,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过于抽象的纯粹理论化处理;“症候式阅读”方法单纯注重文本自身的问题,而忽视了文本与思想和社会现实更深的逻辑关联。
    1. [1]

      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 [2]

      弗雷德星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教授讲演录[M].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5.

    3.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4]

      陈世珍.解读矛盾论实践论的三种视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4):80.

    5. [5]

      松村一人.论毛泽东哲学的意义(之一)——以《矛盾论》为中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84(3):3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13
  • 文章访问数:  5449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6-01-10
  • 刊出日期:  2016-06-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诠释及其局限

  • 南京大学 哲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 为了反驳当时教条主义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澄清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之间的差异,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的《矛盾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诠释。在《矛盾与多元决定(研究笔记)》中,阿尔都塞首次借鉴了毛泽东《矛盾论》中的辩证法思想,初步确立起带有浓郁结构主义色彩的“多元决定”范畴;在几乎同期的《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衡)》中,阿尔都塞更为直接地立足于毛泽东辩证法的思想资源,对多元决定与事物矛盾发展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由此,阿尔都塞自身思想的发展与毛泽东的《矛盾论》内在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带有构镜论色彩的思想格局。其一,立足于毛泽东关于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思想,阿尔都塞对多元决定的确切内涵作了深刻阐发;其二,通过吸收和借鉴毛泽东关于矛盾特殊性的相关思想,阿尔都塞论证了矛盾结构的复杂性和既与性;其三,通过对毛泽东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思想的深度重构,阿尔都塞确立了自身结构主义的多元决定论思想。公允地说,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研究和诠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以别样的、带有先验色彩的结构主义方法凸显了毛泽东辩证法的丰富内涵。然而,这一解读也有其局限性:脱离本真的历史实践,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过于抽象的纯粹理论化处理;“症候式阅读”方法单纯注重文本自身的问题,而忽视了文本与思想和社会现实更深的逻辑关联。


参考文献 (5)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