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岛内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

冯理达

引用本文: 冯理达. 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岛内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6): 40-5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6.06.005

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岛内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

  • 中图分类号: K266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isl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February 28th incident in Taiwan

  • Received Date: 2016-09-11
    Available Online: 2016-12-15

    CLC number: K266

  • 摘要: 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岛内知识分子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一定变化:从殖民体制下民权的捍卫者、传统文化的保卫者,到光复后政权的建设者,再从事件中的处理者变为被处理者——戒严体制下的受迫害者。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台湾知识分子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外力影响下的行动历程,即满怀着对台湾的热爱,对国民党政权从抱有希望到完全失望的过程。但国民政府没有充分理解其心愿,也没有认识到台湾从被割让到光复这50年中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仍用旧有的、僵化的官僚体制和威权去管理台湾,因而同台湾民众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二·二八”事件的爆发。这一事件在台湾知识分子和民众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阻碍了部分台湾同胞的“中国认同”,常常为“台独”分子所利用。因而有必要明晰史实、厘清责任,不让历史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1. [1]

      杜继东.台湾"二·二八"事件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4(2):258.

    2. [2]

      李筱峰.台湾战后初期的民意代表[M].台北:自立晚报出版社,1987.

    3. [3]

      陈芳明.蒋渭川和他的时代[M].台北:前卫出版社,1996.

    4. [4]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高雄市二·二八相关人物访谈记录[Z].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5. [5]

      褚静涛.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3.

    6. [6]

      李跃乾.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与战后台湾政治[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7. [7]

      王小平.光复初期赴台知识分子初探—以许寿裳、黎烈文、台静农为中心的考察[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8. [8]

      陈小冲.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72.

    9. [9]

      许世楷.日本統治下の台湾:抵抗と弾[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168.

    10. [10]

      叶荣钟.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M].台北:星辰出版社,2000:73.

    11. [11]

      周婉窈.日据时代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M].台北:自立报系文化出版部,1989:7.

    12. [12]

      李筱峰.从回忆录见证台湾人的历史经验(1937—1945)[M]//战时体制下的台湾.台北: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4:15.

    13. [13]

      辛德兰.近代日本天皇制国民国家意识在台湾的传播(1895—1945)[M]//黄自进.东亚世界中的日本政治社会特征.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2008:55.

    14. [14]

      郑梓.战后台湾议会运动史之研究—本土菁英与议会政治(1946—1951)[M].台北:华边出版社,1993.

    15. [15]

      褚静涛.二·二八事件研究[M].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1.

    16. [16]

      台湾省谘议会.林献堂先生史料汇编[G].雾峰:台湾省谘议会,2001:2.

    17. [17]

      王昭文.二·二八事件嘉义地区的学生与武装行动[C]//许雪姬.二·二八事件60周年纪念论文集.台北:台北市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纪念馆,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2008:256.

    18. [18]

      林德龙,陈芳明.二·二八官方机密史料[Z].台北:自立晚报文化出版部,1992.

    19. [1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杨亮功、何汉文关于台湾"二·二八"事变调查报告及善后办法建议案[J].民国档案,1988(4):65.

    20. [20]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十三)[G].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21. [21]

      潘振球.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一至三月份[Z].台北:国史馆,1996.

    22. [22]

      邓孔昭.二·二八事件资料集[M].台北:稻乡出版社,1991.

    23. [23]

      台湾省参议会、临时省议会暨省议会时期史料汇编计划—蒋渭川先生史料汇编[G].雾峰:台湾省谘议会,2009.

    24. [24]

      陈兴唐.台湾"二·二八"事件档案史料[M].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92:259.

    25. [25]

      许雪姬.台湾光复初期的民变:以嘉义三二事件为例[M]//赖泽涵.台湾光复初期历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4.

    26. [26]

      张炎宪,王逸石,王昭文,等.嘉义北回二·二八[M].台北: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2011.

    27. [27]

      欧素英.台湾省立农学院与二·二八事件[C]//许雪姬.二·二八事件60周年纪念论文集.台北:台北市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纪念馆,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2008:206-207.

    28. [28]

      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台湾精英[M].台北:自立晚报文化出版部,1991:140-141.

    29. [29]

      林元辉.二·二八事件台湾本地新闻史料汇编[G].台湾: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2009:1475-1476.

    30. [30]

      李筱峰.台湾民主运动40年[M].台湾:自立晚报文化出版部,1987:55-81.

    31. [31]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重修台湾省通志[Z].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2:219-319.

    32. [32]

      夏春祥.在传播的迷雾中—二·二八事件的媒体印象与社会记忆[M].台北:韦伯文化出版社,2007:291.

    1. [1]

      雷云飞 .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 doi: 10.12186/2024.03.001

    2. [2]

      刘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主体的理论武装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17. doi: 10.12186/2024.02.002

    3. [3]

      艾昆鹏王海雨 .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演进趋势、热点主题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30. doi: 10.12186/2024.03.00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59
  • 文章访问数:  1055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6-09-11
  • 刊出日期:  2016-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岛内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

  • 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摘要: 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岛内知识分子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一定变化:从殖民体制下民权的捍卫者、传统文化的保卫者,到光复后政权的建设者,再从事件中的处理者变为被处理者——戒严体制下的受迫害者。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台湾知识分子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外力影响下的行动历程,即满怀着对台湾的热爱,对国民党政权从抱有希望到完全失望的过程。但国民政府没有充分理解其心愿,也没有认识到台湾从被割让到光复这50年中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仍用旧有的、僵化的官僚体制和威权去管理台湾,因而同台湾民众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二·二八”事件的爆发。这一事件在台湾知识分子和民众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阻碍了部分台湾同胞的“中国认同”,常常为“台独”分子所利用。因而有必要明晰史实、厘清责任,不让历史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参考文献 (32)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