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畴厘定与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

郑忆石

引用本文: 郑忆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畴厘定与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6): 1-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7.06.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畴厘定与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

  • 中图分类号: B0-0;A81

Definition of the scope of Marxist philosophy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 Received Date: 2017-10-20
    Available Online: 2017-12-25

    CLC number: B0-0;A81

  • 摘要: 当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和提升,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拓展其研究视域,深化其研究层次。拓展与深化,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面临的诸如意识形态与科学、现实与思想、理论基质与研究异质、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限等的辩证关系。唯有如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才有可能进一步落到实处。
    1.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5.

    2. [2]

    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4.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9-220.

    6.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3.

    7. [7]

      孙正聿,杨晓.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J].哲学研究,2011(3):3.

    8. [8]

      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M].陈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7.

    9. [9]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8.

    10. [10]

      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M].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

    11. [11]

      陈章亮.六十年:现时代与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88.

    1. [1]

      李厚羿 .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心理范畴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8. doi: 10.12186/2024.02.001

    2. [2]

      毕颖达滕如雨 . 现实主义阴影下的区域主义:背景、困境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68-77. doi: 10.12186/2024.03.008

    3. [3]

      雷云飞 .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 doi: 10.12186/2024.03.001

    4. [4]

      刘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主体的理论武装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17. doi: 10.12186/2024.02.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67
  • 文章访问数:  1129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7-10-20
  • 刊出日期:  2017-12-2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畴厘定与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

  •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系, 上海 200241

摘要: 当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和提升,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拓展其研究视域,深化其研究层次。拓展与深化,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面临的诸如意识形态与科学、现实与思想、理论基质与研究异质、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限等的辩证关系。唯有如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才有可能进一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