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问题研究

梁丹

引用本文: 梁丹. 我国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问题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6): 78-8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7.06.012

我国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问题研究

  • 中图分类号: F204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imitation innovation to self innovation in China

  • Received Date: 2017-09-04
    Available Online: 2017-12-25

    CLC number: F204

  • 摘要: 实现科技创新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关键。我国长期技术引进存在的局限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要素禀赋的变化、对外贸易战略调整和前期科技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科技创新模式转型的多要素环境。消除各类创新主体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政府部门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以科技开放创新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等,是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的策略选择。
    1. [1]

      彭纪生,刘春林. 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J].科学管理研究,2003(6):18.

    2. [2]

      卫平,张玲玉.不同的技术创新路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6(4):52.

    3. [3]

      胡小娟,陈欣.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7(1):57.

    4. [4]

      陈虎,王一鸣.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发展,2017(2):26.

    5. [5]

      COE D,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1995(39):12.

    6. [6]

      王东京.创新主体的动力从哪里来[N].北京日报,2017-04-10(013).

    7. [7]

      王增男.高管政治关联与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6(2):67.

    8. [8]

      魏世杰.中国创新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J].中国科技论坛,2017(2):6.

    9. [9]

      童爱香,孙艳艳.美国与日本创新驱动模式比较[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1,26(10):61.

    1. [1]

      陈思宇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基于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5-102. doi: 10.12186/2024.02.0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83
  • 文章访问数:  1414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7-09-04
  • 刊出日期:  2017-12-2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我国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问题研究

  •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实现科技创新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关键。我国长期技术引进存在的局限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要素禀赋的变化、对外贸易战略调整和前期科技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科技创新模式转型的多要素环境。消除各类创新主体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政府部门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以科技开放创新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等,是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的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