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的发展范式及其未来走向

吴伟

引用本文: 吴伟. 城市社会的发展范式及其未来走向[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6): 36-4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8.06.005

城市社会的发展范式及其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 吴伟(1985-),男,河南省民权县人,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空间哲学、城市哲学。;
  • 基金项目: 上海财经大学2018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8-385)

  • 中图分类号: B0

Development paradigm and future trend of urban society

  • Received Date: 2018-07-26

    CLC number: B0

  • 摘要: 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体现为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有不同的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城市发展范式,各个范式之间的纠缠又生成城市发展的一般范式,如“资本—政治—社会”“情感—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生态”等。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问题、城市矛盾的日益突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反思。要发掘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根基所在,把伦理范式、有限范式等融合进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总体性范式,则需要构建以包容性、兼容性与公共性为基调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制度,构建与中国特色城市社会相适应的历史文化,以有限范式的自觉合理应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代价与风险选择,以“此在单元”的微观视域推动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树立以城市的未来引领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实践理念与实践意识。如此,才能以城市命运共同体打开城市的未来。
    1. [1]

      勒菲弗.空间与政治[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5.

    2. [2]

      陈忠.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1.

    4. [4]

      陈忠.现代性的情感逻辑:历史生成与城市调适[J].学术研究,2015(1):12.

    5. [5]

      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

    6. [6]

      格迪斯.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与城市研究导论[M].李浩,吴骏莲,叶冬青,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33.

    7. [7]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8. [8]

      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M].单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37.

    9. [9]

      陈思.关于城市化的哲学沉思——论城市哲学的建构[J].城市问题,2011(2):2.

    10.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吴象婴,梁赤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1. [1]

      李天骄 . 宪法视野下我国农村和城市郊区土地权利探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95-101,114. doi: 10.12186/2024.03.011

    2. [2]

      黄徐强 . 从阐释效能到建构系统:西方协商民主研究的范式演进及其应用衰变.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31-40. doi: 10.12186/2024.03.004

    3. [3]

      李厚羿 .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心理范畴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8. doi: 10.12186/2024.02.001

    4. [4]

      任文慧凌文豪 . 社会养老保障和代际经济转移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 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38-47. doi: 10.12186/2024.02.005

    5. [5]

      黄晓红张倩李思琦 . 三元主体交互视角下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演化博弈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48-58. doi: 10.12186/2024.02.006

    6. [6]

      雷云飞 .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 doi: 10.12186/2024.03.001

    7. [7]

      宋丽娟 . 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08-114. doi: 10.12186/2024.03.013

    8. [8]

      李莉孙圣洁 . 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了吗?——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59-67,77. doi: 10.12186/2024.03.007

    9. [9]

      王鹏 .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演进、实践旨归与实现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9-17. doi: 10.12186/2024.03.002

    10. [10]

      董星辰任小燕 . 我国高等院校家政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与现实审视——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家政系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03-110. doi: 10.12186/2024.02.01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2
  • 文章访问数:  147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8-07-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城市社会的发展范式及其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吴伟(1985-),男,河南省民权县人,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空间哲学、城市哲学。
  •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 上海 200082
基金项目:  上海财经大学2018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8-385)

摘要: 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体现为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有不同的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城市发展范式,各个范式之间的纠缠又生成城市发展的一般范式,如“资本—政治—社会”“情感—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生态”等。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问题、城市矛盾的日益突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反思。要发掘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根基所在,把伦理范式、有限范式等融合进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总体性范式,则需要构建以包容性、兼容性与公共性为基调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制度,构建与中国特色城市社会相适应的历史文化,以有限范式的自觉合理应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代价与风险选择,以“此在单元”的微观视域推动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树立以城市的未来引领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实践理念与实践意识。如此,才能以城市命运共同体打开城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