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性

吕世荣 张晗

引用本文: 吕世荣, 张晗. 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性[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0(4): 1-1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4.001

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性

    作者简介: 吕世荣(1954-),女,河南省泌阳县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KS009);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2019CXTD001)

  • 中图分类号: A81

The inner unity of Marx's social community thought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 Received Date: 2019-05-26

    CLC number: A81

  • 摘要: 在马克思之前,西方思想家们考察社会共同体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局限于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脱离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形成的各种共同体思想,割裂了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联系。马克思则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根据,以利益关系的存在状态为基础,从历史生成的视野来探求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既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社会共同体思想的超越,又实现了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既体现在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他关于社会共同体演进过程的思想观点,也体现在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超越西方传统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既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也不能完整地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1. [1]

      秦龙.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J].社会主义研究,2006(3):10.

    2. [2]

      邵发军.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探讨——兼与《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一文商榷[J].社会主义研究,2009(3):18.

    3. [3]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58.

    4. [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7.

    5. [5]

      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72.

    6. [6]

      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4.

    7.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9]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2.

    10. [10]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震华,李金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55.

    11.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1.

    12.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3.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2.

    14. [14]

      陈晓明,周宏.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青年马克思哲学思维模式的重要转变[J].江海学刊,2007(6):46.

    15.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6.

    1. [1]

      雷云飞 .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 doi: 10.12186/2024.03.001

    2. [2]

      李厚羿 .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心理范畴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8. doi: 10.12186/2024.02.001

    3. [3]

      王鹏 .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演进、实践旨归与实现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9-17. doi: 10.12186/2024.03.002

    4. [4]

      任文慧凌文豪 . 社会养老保障和代际经济转移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 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38-47. doi: 10.12186/2024.02.00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5
  • 文章访问数:  1220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9-05-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性

    作者简介:吕世荣(1954-),女,河南省泌阳县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KS009);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2019CXTD001)

摘要: 在马克思之前,西方思想家们考察社会共同体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局限于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脱离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形成的各种共同体思想,割裂了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联系。马克思则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根据,以利益关系的存在状态为基础,从历史生成的视野来探求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既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社会共同体思想的超越,又实现了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既体现在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他关于社会共同体演进过程的思想观点,也体现在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超越西方传统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既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也不能完整地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