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娟,沈宁,于静洋,等.基于PLSR分析氨基酸对市售卷烟感官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6,32(1):11.
|
[2] |
颜培强,焦玉生,张志鹏,等.烤烟不同部位叶片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J].生物技术,2010,20(4):86.
|
[3] |
郭永新,石丽颖,冯春才,等.烤烟不同采收时期叶片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J].农业科技通讯,2009,38(11):74.
|
[4] |
谢良文,路晓崇,裴晓东,等.烤烟烘烤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对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42(2):152.
|
[5] |
崔庆伟,田栾栾,路晓崇,等.烤烟烘烤过程中主要含氮化合物与烟气氨释放量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99.
|
[6] |
许春平,曲利利,杜欢哲,等.云烟精油陶瓷膜分离组分的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的相关性分析[J].轻工学报,2021,36(3):45.
|
[7] |
高徐梅,李新生,严新龙,等.利用美拉德反应降低再造烟叶中的还原糖[J].烟草科技,2014(12):52.
|
[8] |
李洪臣,朱顺成.氨基酸对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美拉德反应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0,50(3):26.
|
[9] |
苏宇.烟叶成熟、烘烤及醇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
[10] |
钱敏白,赵文红,刘晓艳,等.不同氨基酸和糖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6,37(13):31.
|
[11] |
殷延齐,刘惠民,夏巧玲,等.卷烟烟丝中游离态氨基酸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烟草科技,2007,51(10):36.
|
[12] |
邓国宾,曾晓鹰,薛红芬,等.烤烟游离氨基酸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5):14.
|
[13] |
王晓园,谢晓斌,孙红恋,等.不同采收时期对烤烟上部叶氨基酸含量和感官评吸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1):54.
|
[14] |
肖明礼,杨庆,林锐峰,等.风味蛋白酶提升烟叶抽吸品质的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1):181.
|
[15] |
程昌合,解莹莹,王雪丽,等.不同香型烤烟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差异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5):84.
|
[16] |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种用于卷烟烟气刺激性成分评价的口腔模拟器及方法:201010589208.3[P].2011-07-20.
|
[17] |
王光耀,刘曙光,李少鹏,等.醇化过程中不同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差异及其与片烟品质的关系[J].南方农业学报,2020,51(5):1176.
|
[18] |
冯雷,陈章玉,王保兴,等.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游离氨基酸[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66(1):247.
|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第4部分感官技术要求:GB 5606.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
[20] |
袁帅,董洪旭,徐磊,等.我国烤烟游离氨基酸含量区域分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3):29.
|
[21] |
张婷,刘慧琴,郭勤卫,等.十六份辣椒材料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21,33(4):640.
|
[22] |
王吉祥,宫焕宇,屠祥建,等.耐亚磷酸盐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评价指标的鉴定[J].草业学报,2021,30(5):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