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玲,李书芳,朱国成,等.真空回潮工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质量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27(5):55.
白晓莉,邹泉,董伟,等.工艺加工对再造烟叶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9(10):12.
王宗英,王建民,王海妮,等.基于均匀设计分析滚筒烘丝工艺参数对叶丝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1(8):5.
吴继忠,廖付,程昌合,等.关键工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组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自然科学版),2010,16(18):140.
李善莲,边腾飞,徐大勇,等.造纸法再造烟叶丝掺配工艺研究[J].烟草科技,2014(5):9.
丁美宙,熊安言,黄光富,等.叶丝气流干燥过程中造纸法再造烟叶损耗的降低[J].烟草科技,2013(11):5.
席年生,邓国栋,宋伟民,等.再造烟叶物理特性及其对切丝与卷制效果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4(4):15.
白晓莉,邹泉,牟定荣,等.制丝过程对再造烟叶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9(8):14.
邓国栋,席年生,李洪涛,等.造纸法再造烟叶单独制丝关键工序加工条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4(3):9.
姚光明,李晓,徐大勇,等.一种基于造纸法再造烟叶加工特性的单独制丝工艺与设备:201110119368.6[P].2011-05-10.
姚光明,乔学义,徐大勇,等.造纸法再造烟叶成丝工艺及其设备:201010123259.7[P].2010-03-15.
周学政,戴亚,汪长国,等.一种提高再造烟叶有效利用率和加工质量的方法:201110095238.3[P].2011-04-1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GB/T 22838.2-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3: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烟草及烟草制品试样的制备和水分的测定烘箱法:YC/T 31-199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烟丝填充值的测定:YC/T 152-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张本甫,金忠理,罗登山,等.卷烟工艺规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烟丝整丝率、碎丝率的测定方法:YC/T 178-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GB/T 19609-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烟气气相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散射红外法:GB/T 23356-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总粒相物中水分的测定气相色谱法:YC/T 157-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总粒相物中烟碱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355-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第4部分感官技术要求:GB 5606.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再造烟叶(造纸法)感官评价方法:YC/T 498-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本刊数字网络传播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网等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其相关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