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

李瑛 王雅君

引用本文: 李瑛, 王雅君. 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6(1): 17-2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1.004

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

  • 基金项目: 郑州大学招标课题(XMTGGCBJSy14)

  • 中图分类号: G206

  • Received Date: 2014-10-20
    Available Online: 2015-02-15

    CLC number: G206

  • 摘要: 以老年受众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和新时期人们对健康知识信息的迫切需求情势下产生、发展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虽然其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也增加了更多的互动环节,但仍存在着质量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节目内容不够真实、老年受众定位不够准确、有些节目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等问题。通过对老年受众接触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老年受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未来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应随着老年受众的变化而发展。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时代,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要更好地满足老年受众获取健康养生信息的诉求,可采取以下策略:其一,根据老年受众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定节目内容;其二,在保证节目真实性的前提下,探索节目的多样化;其三,拓展节目传播渠道,扩展健康养生类节目的播出时段;其四,培养具有健康专业知识的传播人才。
    1. [1]

      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J].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1(1):47.

    2. [2]

      云斐.健康传播视角下的中国电视健康节目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 [3]

      华乐.网络新闻对老年人的形象再现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2013(4):144.

    4.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5. [5]

      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57.

    1. [1]

      邹海贵谭雅佳 .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 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1

    2. [2]

      王玉珏朱刚 . 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应对.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03-110. doi: 10.12186/2025.03.012

    3. [3]

      孙远太孙冰清 .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图景、驱动因素与推进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34-42. doi: 10.12186/2024.06.005

    4. [4]

      张世军陈国宏梅宝林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88-94,104. doi: 10.12186/2025.01.011

    5. [5]

      邹娜张西通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 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94-102. doi: 10.12186/2025.03.011

    6. [6]

      马寒王琦 . 青年马克思的地租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0-18. doi: 10.12186/2025.03.002

    7. [7]

      赵长太董丁菡 . 习近平“两山论”的三维探析:思想来源、形成发展和理论特征.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7-24. doi: 10.12186/2025.02.003

    8. [8]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9. [9]

      吴宁程艳芳张颖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福州市军门社区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3-52. doi: 10.12186/2024.06.006

    10. [10]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11. [11]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12. [12]

      高丽秦金婷 . 高校社区治理视域下大学生“内卷化”的多重效应及其发生机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5-104. doi: 10.12186/2025.01.012

    13. [13]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14. [14]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15. [15]

      陈建兵胡江南 .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3

    16. [16]

      杨波卞京 . 国外概念整合研究的新动态与趋势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25-36. doi: 10.12186/2024.05.004

    17. [17]

      宋谦 . 民国张钫与“家长式”慈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36-46. doi: 10.12186/2025.03.005

    18. [18]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19. [19]

      施志晖陆岷峰 .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49-55. doi: 10.12186/2024.05.006

    20. [20]

      王天笑邢一士 . 当前我国教育家精神研究述评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3-100. doi: 10.12186/2024.06.0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57
  • 文章访问数:  163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4-10-20
  • 刊出日期:  2015-0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

  • 1.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 2. 洛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基金项目:  郑州大学招标课题(XMTGGCBJSy14)

摘要: 以老年受众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和新时期人们对健康知识信息的迫切需求情势下产生、发展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虽然其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也增加了更多的互动环节,但仍存在着质量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节目内容不够真实、老年受众定位不够准确、有些节目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等问题。通过对老年受众接触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老年受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未来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应随着老年受众的变化而发展。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时代,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要更好地满足老年受众获取健康养生信息的诉求,可采取以下策略:其一,根据老年受众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定节目内容;其二,在保证节目真实性的前提下,探索节目的多样化;其三,拓展节目传播渠道,扩展健康养生类节目的播出时段;其四,培养具有健康专业知识的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5)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