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机遇

马寒

引用本文: 马寒. 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机遇[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2): 32-4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8.02.004

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机遇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D002)

  • 中图分类号: A81

On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n China

  • Received Date: 2017-12-28
    Available Online: 2018-04-25

    CLC number: A81

  • 摘要: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一方面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网络社会和国内各种思潮的严峻挑战,必须进行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理论、经济、文化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其发展和壮大又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理论支撑,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竞争优势,国际舆论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需要我们抓住并主动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
    1. [1]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C].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C].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47.

    6. [6]

      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9.

    7. [7]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要两手抓[N].人民日报,2013-08-23(01).

    8. [8]

      本书编写组.西式民主怎么了[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9. [9]

    10. [10]

      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经费18.7亿元[EB/OL].(2017-06-06
      )[2018-03-20].www.xinhuahet.com/politics/2017-06/06/c-129625693.htm.

    1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6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5-15
      )[2018-03-20].www.ce.cn/cwlture/gd/201705/15/t20170515_22803759.shtml.

    12. [1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C].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2.

    13. [13]

      刘阳,郑海鸥.坚定文化自信开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新景象[N].人民日报,2017-07-24(01).

    14. [14]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

    15. [15]

      子夜.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文化自信[N].中国文化报,2018-02-28(02).

    16. [16]

    17. [17]

      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01).

    1. [1]

      戴少刚 . 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6-92. doi: 10.12186/2024.06.011

    2. [2]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3. [3]

      王明春张峰玮 . 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个着力”的历史递嬗、价值指归与践行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25. doi: 10.12186/2025.01.003

    4. [4]

      张爱军孙浩栋 . 抗争、体面和价值:媒介化时代的公民意识——基于需求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05-114. doi: 10.12186/2025.01.013

    5. [5]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6. [6]

      刘丽君 .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82-89. doi: 10.12186/2025.02.011

    7. [7]

      李彦 .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16,36. doi: 10.12186/2024.05.002

    8. [8]

      傅思明王逍静 . 略论新时代党员权利的正确行使.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62-74. doi: 10.12186/2025.03.008

    9. [9]

      赵长太董丁菡 . 习近平“两山论”的三维探析:思想来源、形成发展和理论特征.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7-24. doi: 10.12186/2025.02.003

    10. [10]

      郭进萍 .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承创新刍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72-79. doi: 10.12186/2024.06.009

    11. [11]

      杜琳宸 . 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价值指向、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0-107. doi: 10.12186/2024.05.013

    12. [12]

      邹海贵谭雅佳 .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 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1

    13. [13]

      陈建兵胡江南 .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3

    14. [14]

      郭风英杨秋实 . 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0-97. doi: 10.12186/2025.02.012

    15. [15]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16. [16]

      饶宝美张乾元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6-25. doi: 10.12186/2024.06.003

    17. [17]

      马寒王琦 . 青年马克思的地租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0-18. doi: 10.12186/2025.03.002

    18. [18]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19. [19]

      唐晔耿菲遥 . 从《清明上河图》看中国传统城市经济.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33-38. doi: 10.12186/2025.01.005

    20. [20]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9
  • 文章访问数:  1778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7-12-28
  • 刊出日期:  2018-04-2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机遇

  • 郑州轻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D002)

摘要: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一方面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网络社会和国内各种思潮的严峻挑战,必须进行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理论、经济、文化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其发展和壮大又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理论支撑,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竞争优势,国际舆论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为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需要我们抓住并主动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