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紫初.出版学理论研究述评[J].出版科学,2002(增刊):5.
[2] 吴士余.出版坐标:文化的积累、建设与传播[J].编辑学刊,1992(1):38.
[3] 聂震宁.内容创新是作者、出版者和读者的有机结合[J].出版参考,2013(3):6.
[4] 雷华.回归、坚守出版的本质——创意[J].出版广角,2014(9):1.
[5] 余秋雨.世界戏剧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65.
[6] 朱国华.另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5(2):60.
[7] 佚名.《文化苦旅》笔谈[J].鄂西大学学报,1989(2):1.
[8] 张弘,王梦菁.《文化苦旅》:掀起"文化大散文"热[N].新京报,2008-12-06(C10).
[9] 余秋雨.文化理念与出版理念[J].编辑学刊,2005(6):17.
[10] 余秋雨.青年人的阅读[J].新湘评论,2012(8):18.
[11] 余秋雨.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封面.
[12] 张国龙.2000-2010中国散文现象批判[J].南方文坛,2012(6):104.
[13] 高翰卿.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84.
[14] 吴士余.出版坐标:文化的积累、建设与传播[J].编辑学刊,199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