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的出版历程与余秋雨的出版理念浅析
-
摘要: 余秋雨在文学界的成名始于《文化苦旅》,这本散文集的出版一波三折,最后取得非凡的传播效果和销售业绩,其出版历程体现了出版业中创造与传播的良性互动。余秋雨对出版业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出版的重心是创造与传播,出版要立足当代,传播文化,并创造新的文化;现代的出版机构要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把目光从浩若烟海的典籍转向生动的社会生活,在策划选题前走出办公楼,走进知识和文化创造者的世界,发掘其才情智慧。"创造与传播"的出版理念对当代出版业有重要作用。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具有传播和创造的主体意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的历史经验、西方文明成果三个源头获得资源,促进了中国新文化的创造。对于古籍出版者来说,不是所有的历史文献都值得出版和传播,对历史文献的筛选、整理和出版,若缺乏对当代社会问题和文化需求的深刻洞悉,就可能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又无益于当代文化的创造与传播。
-
-
[1]
罗紫初.出版学理论研究述评[J].出版科学,2002(增刊):5.
-
[2]
吴士余.出版坐标:文化的积累、建设与传播[J].编辑学刊,1992(1):38.
-
[3]
聂震宁.内容创新是作者、出版者和读者的有机结合[J].出版参考,2013(3):6.
-
[4]
雷华.回归、坚守出版的本质——创意[J].出版广角,2014(9):1.
-
[5]
余秋雨.世界戏剧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65.
-
[6]
朱国华.另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5(2):60.
-
[7]
佚名.《文化苦旅》笔谈[J].鄂西大学学报,1989(2):1.
-
[8]
张弘,王梦菁.《文化苦旅》:掀起"文化大散文"热[N].新京报,2008-12-06(C10).
-
[9]
余秋雨.文化理念与出版理念[J].编辑学刊,2005(6):17.
-
[10]
余秋雨.青年人的阅读[J].新湘评论,2012(8):18.
-
[11]
余秋雨.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封面. -
[12]
张国龙.2000-2010中国散文现象批判[J].南方文坛,2012(6):104.
-
[13]
高翰卿.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84.
-
[14]
吴士余.出版坐标:文化的积累、建设与传播[J].编辑学刊,1992(1):40.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49
- 文章访问数: 1161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