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邢红萍 罗冰 李昞洋

引用本文: 邢红萍, 罗冰, 李昞洋.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1(1): 67-73,108. doi: 10.12186/2020.01.009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作者简介: 邢红萍(1978-),女,河南省周口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JY02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BJJ05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5-QN-191)

  • 中图分类号: F293.1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on the status of industrial value chain—Empirical test based on high-tech industry from He'nan province

  • Received Date: 2019-11-23

    CLC number: F293.1

  • 摘要: 运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模型,利用1998—201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固定资产存量和研发(R&D)存量均对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R&D存量的估计系数更大;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虽为正,但统计上并不显著。鉴于此,河南省应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深度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推动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突破发达国家对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控制其发展的低端锁定政策与策略。
    1. [1]

      肖宇,夏杰长,倪红福.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11):40.

    2. [2]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6):33.

    3. [3]

      孙文远,姜德波.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劳动生产效率[J].产业经济研究,2010(4):77.

    4. [4]

      陈健,刘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专业化视角的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3(3):76.

    5. [5]

      胡昭玲,赵媛.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8(11):18.

    6. [6]

      王文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J].改革,2018(6):150.

    7. [7]

      余东华,田双.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J].改革,2019(3):53.

    8. [8]

      陈艺毛,李春艳.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9(11):127

    9. [9]

      郭志芳.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再测算[J].当代经济,2016(3):127.

    10. [10]

      金京,戴翔,张二震.全球要素分工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62.

    11. [11]

      王燕梅,简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3(10):135.

    12. [12]

      陈勇兵,仉荣.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 财贸经济,2012(3):80.

    13. [13]

      陈超凡,王赟.垂直专业化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困境[J].科学学研究,2015(8):1190.

    14. [14]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6):49.

    15. [15]

      郑世林,张美晨.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计: 1990—2017年[J].世界经济,2019(10):80."

    1. [1]

      马雪 . AIGC技术在新闻内容自动化生成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8-114. doi: 10.12186/2024.05.014

    2. [2]

      张世军陈国宏梅宝林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88-94,104. doi: 10.12186/2025.01.011

    3. [3]

      张爱军孙浩栋 . 抗争、体面和价值:媒介化时代的公民意识——基于需求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05-114. doi: 10.12186/2025.01.013

    4. [4]

      程丽君 . 论炎黄祭祀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赓续发展的价值意蕴.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26-32. doi: 10.12186/2025.01.004

    5. [5]

      刘丽君 .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82-89. doi: 10.12186/2025.02.011

    6. [6]

      杜琳宸 . 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价值指向、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0-107. doi: 10.12186/2024.05.013

    7. [7]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8. [8]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9. [9]

      王明春张峰玮 . 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个着力”的历史递嬗、价值指归与践行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25. doi: 10.12186/2025.01.003

    10. [10]

      安慧王晓娅 . 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场景应用与企业价值创新——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69-77. doi: 10.12186/2025.01.009

    11. [11]

      王宏宇颜新月张竣迪 . 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8-64. doi: 10.12186/2025.02.00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
  • 文章访问数:  1498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9-11-23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作者简介:邢红萍(1978-),女,河南省周口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 1. 郑州轻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 2. 郑州大学 国际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JY02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BJJ05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5-QN-191)

摘要: 运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模型,利用1998—201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固定资产存量和研发(R&D)存量均对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R&D存量的估计系数更大;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虽为正,但统计上并不显著。鉴于此,河南省应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深度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推动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突破发达国家对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控制其发展的低端锁定政策与策略。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